他迅速调动了一批忠于赵佗的士兵,乔装成普通百姓混入祭祀人群。同时,他安排自己的人手提前制造了一些传言,称吴缨暗中勾结外敌,意图利用祭祀之机颠覆赵佗的统治。
到了祭祀当天,吴缨派系的人刚准备发表煽动性的言论,便被项龙事先埋伏的人当场拿下。围观的百姓听信了传言,纷纷指责吴缨“叛国”,要求严惩。
赵佗借此机会,将吴缨等人斥为“背叛岭南和平的罪人”,并以叛乱罪名将其彻底清除。
吴缨事件过后,岭南朝堂上的反对声音大幅减弱。赵佗利用这一契机,大幅调整了百越贵族的权力结构。
“从今日起,岭南的官职分配,将以能力为先,不再局限于出身。”赵佗在朝会上郑重宣布,“项龙作为我岭南的左膀右臂,他的建议和决策,本王完全信任。”
这番话引起了一些贵族的不满,但大多数官员和百姓却对此拍手称快。项龙的能力和声望在岭南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赵佗对他的支持更让人明白,这位“外来人”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权力核心。
尽管项龙在朝堂内外的斗争中占据了上风,但他并没有放松警惕。他深知,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暗中的反对者依然存在。
夜深时分,项龙在府中点燃一盏烛灯,细细研读来自各地的情报。他的幕僚林一味站在一旁,看着项龙日益消瘦的面容,不禁问道:“大人,岭南局势已稳,为何您还如此操劳?”
项龙放下手中的书信,微微叹气道:“局势表面看似稳定,但背后的暗流却随时可能吞噬一切。改革越是深入,阻力也会越大。我若不早做准备,岂不是让百越的未来陷入危机?”
林一味点头称是,却忍不住提醒道:“您为岭南尽心尽力,但世人未必都能理解。请务必保重身体,莫要过劳伤身。”
项龙笑了笑,没有多说,只是继续埋头处理手头的事务。他心中明白,自己肩负的不仅是岭南的安定,更是百姓对未来的希望。而这条路,注定充满荆棘,他只能步步为营,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吴缨派系的清除为岭南局势带来了表面的稳定,赵佗和项龙的权威得以进一步巩固。然而,稳定之下的暗流却让项龙隐隐感到不安。虽然贵族势力的直接反抗被压制,但岭南各地的矛盾并未真正消失,尤其是旧贵族的私下活动和普通百姓对改革的不解,逐渐成为新的隐患。
岭南的经济改革使一些贫困的部落百姓生活有所改善,但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