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商船,舳舻相接、帆樯林立,一眼望去看不到尽头,一派繁忙景象。
镇子的码头区域,街道两旁酒楼脚店林立,彩楼欢门装饰得格外华丽,绣着花纹的酒旗迎风招展。
更有容貌娇俏的歌伎凭栏而立,巧笑倩兮地招揽客人,热闹得令人目不暇接。
不过,西河镇东面离岸边较远的区域,却比码头冷清了不少。
好在这片区域紧挨着官道,街道两侧依旧有不少店铺,虽不如码头那般繁华,却也还算规整。
几日之后,西河镇东面的街道上,一间名为“天工阁”的店铺悄然开张。
店铺主营实木家具与木雕摆件,开业时没有放鞭炮,没有请宾客,安静得近乎无声。
以至于镇上不少人过了好几日,才发现这条街上多了这么一家店。
得知有人在这里开了家卖家具和木雕的铺子,镇子里的人都觉得奇怪。
要知道,西河镇的地段可谓寸土寸金,即便东边街面的铺子,租金也绝不便宜。
在这样的地方卖实木家具与木雕摆件,实在有些不合时宜。
这般昂贵的租金,单靠卖这些东西,恐怕连成本都收不回,用不了多久就得关门大吉,赔得一塌糊涂。
尽管镇上人都不看好这家店,可按照当地习俗,新店开张时,周边铺子的店主都会上门串串门,再道声恭喜。
而“天工阁”的店主,也给众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店主是位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身材中等,相貌寻常,两鬓已染上风霜白发。
平日里总是身着一袭半旧的灰袍,外面还系着粗布围裙、套着布制袖套,模样就像个普通的木匠。
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店铺后院忙活,锯木、刨料、打磨,专注地打制各式家具。
可只要有客人登门,他总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笑着上前与客人闲聊几句,态度随和又亲切。
更难得的是,这位店主谈吐不凡,即便聊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也总能说出些独到的见解。
只需几句交谈,便能让人对他生出好感。
因此,尽管镇上人都觉得“天工阁”难以长久经营,可平日里与这位店主的关系都十分融洽。
傍晚时分,夕阳如血,将西河镇的天际染成一片绚烂的橙红,余晖笼罩着这座河边小镇,添了几分温柔的暖意。
苏凡放下手中的刨子,轻轻拍去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