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先锋民兵”很快就体现了价值。
有一次,一队从北方来的商队误入林中迷路,哨岗队员火速通报,叶长歌赶到时,那支队伍几乎已陷入盗匪包围。若不是山林中布置的信号箭早早被点燃,后果不堪设想。
自那一日后,村中百姓真正信服了这个从北方来、满身旧伤却志气昂扬的“叶公子”。
寨墙建设正式开始。
寨墙不以砖石为主,而采用岭南当地的坚木、篾条与黄泥夯实,厚实可挡箭矢。叶长歌采用“内三重、外两层”设计:外围为带刺壕沟,次圈是高木围墙,最内是一道可滑动的木闸门,关键处还设置信鸽传哨台。
每日黄昏,村民便聚集在寨外观工,看着那一截截新立起的木桩,仿佛心头也多了根定海神针。
小孩们学着军中号子,一边搬砖一边高喊:“十年磨一剑,岭南我为先!”
苏锦瑟笑着立于高处,眼底的光温柔了几分:“他真的变了,比起当年那个自恃风流、只看京城云烟的世家公子”
她话未说完,江望川从旁道:“他未曾变,他只是终于找到了一个真正愿意守护的地方。”
第三周,第一道寨墙告竣。
正午阳光正烈,叶长歌让民兵列队站于新墙之下,亲自一一发放竹制佩牌,每人编号、刻名,上刻八字:“誓守岭南,死亦无憾。”
众人跪拜。
一名少年哽咽道:“叶公子,我娘说我能穿这身衣服,是祖宗保佑。”
叶长歌拍了拍他肩:“不,是你自己争气。”
他望向远处苍山:“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
与此同时,苏锦瑟也没有闲着。
她利用商会在岭南的人脉,将沿路村寨、渡口、集市的粮草买卖与货运调度重新做了划分。任何曾勾结过流寇或走私兵器的商户,立即列入黑名单,实施封锁;反之,愿意配合他们建设岭南安全通道的商家,苏家出资为其筑仓、供地。
“我们不打仗,但要让敌人一无所获。”她在新商会会议上宣布,“经济上的断流,往往比刀枪更能伤人。”
她一面封锁外敌资源,一面重建内部贸易网,引来许多精明商人主动靠拢。
甚至连原本不太搭理叶长歌的岭南望族“邱家”,也主动送来百余担粮草与五十名壮丁相助。
有人嘲讽他们抱大腿,邱老爷却回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