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单纯地聊双驴记这篇,而是通过这两篇先后创作的中篇分析了魏明作品的特色。
简单来讲就是明吹,对于刘振云也算是学以致用了。
燕京文艺正愁怎么从双驴记这波流量分一杯羹呢,刘振云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恰逢其会了,把收获的双驴和自己的二牛绑在一起比较,营造出一种我们是一个级别的感觉。
魏明翻开后看到目录页还有陈忠实的幸福,他的白鹿原在魏明看来是新时期文学的巅峰之作,是茅盾文学奖里最能代表这个奖项含金量的作品。
“行,杂志留下来我看看。”
“记得还我哈,我还得收藏保留呢,”说完刘振云又说起一个好消息,“双驴记的热度太高,估计关于它的讨论还能持续一段时间了,而且你听说了吗,这期收获加印了!”
“啊?”魏明确实有些意外,首印就已经高达40万了,竟然还加印。
“而且又加印了15万!”刘振云把自己从老师们那里听到的消息讲了一下。
好家伙,55万发行量,首印量和加印量全都力压花城,收获的黄金时代快要来了,这下子花城应该意识到跟老大哥的差距了。
收获加印的消息已经在业内传开了,当代收到消息的时候更早。
现在他们正发愁呢,这当代第三期该印多少呢?
这本杂志第二期发行量也才11万,原本第三期是计划13万的,但因为拿到了牧马人,于是初步定为15万。
但是双驴记现在太火爆了,刘振云那篇燕京文艺上的文章还是非常引人入胜的。
尤其他在文章最后发问:写过了驴、牛、鸭后,据说魏明的新作还是和他熟悉的动物有关,不知道是否能有前面几部作品这样的新意和轰动,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这个发问无形中提高了读者们对这篇新作的好奇心和期待感,有可能创造一个很好的发行量。
为了确定首印册数,当代的几位主要负责人韦君怡、严文景、孟委哉、秦照阳,还有这篇的责编白舒荣还开了一个小会。
面对几个老前辈,白舒荣从容自信道:“我认为魏明的创作能力是一直在进步的,虽然中间只隔了几个月,但我认为牧马人的质量比牛驴那两篇还要更高一些。”
秦照阳认同她这个观点:“而且牧马人的主题其实更大,可能引发的全社会层面的讨论也会更大。”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韦君怡老太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