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出现很多甚至还在世,并担任要职的高层人物,难怪他会有收获不敢发表的担心。
三千字看得很快,不过对于一部长篇,三千字可能主要人物都写不全,巴老只能看得出这部的野心极大,写作难度也高,这要是让他写成了,必是一部鸿篇巨作。
这让巴老想起了当年自己创作激流三部曲的时候也不过才27岁,年轻人,就要敢于挑战高难度,老了就没那个心气儿喽。
而身为作家,长篇是非常考验一个作家能力的类型,巴老自认他的文坛地位几乎都是由家春秋,尤其是最早创作的家来确立的。
鲁迅先生吃亏就亏在没有一部长篇著作,要不然他们哥几个根本不配跟鲁迅先生放在一起讨论。
巴老问:“你这篇打算写多长?”
魏明:“我自己估摸着起码要写50万字。”
李晓林惊叹一声,五十万字啊!篇幅是魏明之前那些中篇的十倍!
50万字,跨越25年,会写到黄埔学习、黄埔东征、中山舰、北伐战争、四一二、井冈山、西安事变、平型关、皖南事变、重庆和谈、三大战役等等,还是很紧张的,魏明希望能写的紧凑一些。
见魏明第一次写长篇就要挑战这么大的篇幅,巴老担心他写着写着会写偏,很多写长篇的作者都会犯这种错误,走到最后就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
“这部可有贯穿全篇的核心思想吗?”巴老问。
魏明想了想:“救国之主义,理想之冲突是我想在书中探讨的。”
巴老点点头,“冲突”二字应该就应在立中和立民两兄弟上,他们是主角,而弟弟立民更是核心主角。
大纲里寥寥数笔对立民的刻画已经让巴老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不同寻常的我党高层将领形象。
巴老还有一问:“这段历史中出现的人物几乎都是已经定性的大人物,生平都经得起推敲,对岸的还好说,戏说也就戏说了,我方很多老将还在世,就算不在世,他们的后人也都担任要职,你如何平衡现实和的戏剧性观赏性呢。”
魏明明白他老人家的意思,是戏剧化的创作,戏剧冲突是非常必要的,要不然直接写名人传记好了。
但写的又是近代历史,很多事情就不允许过分戏说,魏明这种名气的作家,肯定很多人都在盯着呢。
魏明道:“里的主要人物,比如男主角兄妹三人,大姐的男人,男主的老师妻子这些人,都会是原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