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叙事,多的是为国家为人民,唯独缺了一些“为自己”。
也正是这份“为个人发声”的特殊意义,让阳光灿烂的日子在青年群体中大受好评,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奉若经典,以至于一书难求。
十月本以为50万册已经不算低估了,没想到根本不够,才上架没两天就收到了好几通催印电话。
最终主编大手一挥:“加印,再来30万!”
如此魏明+魏什么在这个9月联手砍下了100万册发行量,且分别在各自的受众里引发巨大讨论。
这部里的很多痞里痞气的金句也开始在青年群体中流传开来。
陕西的贾平凹在看完十月上魏明这篇后,对身边的路遥感慨:“感觉从此以后要出现一种以燕京方言为主要特色的京味儿了。”
路遥放下咖啡杯,又抽了一口烟:“他写他的京痞,我写我的秦土,你再给我看看我这篇人生写得如何。”
~
此时已经退伍,正在燕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卖糖盐水和葡萄糖的王硕不甘于就干这点事,他也在坚持创作。
刚刚写得了一篇,立即找到好朋友郑小龙,让他这个北大中文系的才子给掌掌眼。
郑小龙也是大院子弟,他笑道:“我就一分校的,你甭抬举我。”
王硕随手拿起郑小龙桌上的一本杂志:“快点给我看看,别不识抬举。”
郑小龙哈哈一乐:“我觉得你这风格可以跟魏明学学,就你手上那本杂志,翻开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