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流量。
走在鲁迅故居,魏明心想,也不知道自己住过的四合院在他百年之后是否有机会成为名人故居。
到时候那扇被他和雪姐推开的窗户肯定要重点参观,还得给银杏和警长这对猫狗塑个像。
在这里魏明还认识了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他也是北大人,两人相谈甚欢,不过这套400多平的故居他就不是很熟了。
他小时候在魔都长大,而建国后这套宅子就不属于他了,包括父亲的藏书和文物全都被母亲无偿捐给了国家。
他只知道这是父亲花800大洋买的,而鲁迅先生在北大任职时的月薪是300大洋,相当于三个月工资能买一套一进四合院。
魏明对鲁迅先生在北大任职的那段往事很感兴趣,只可惜周海婴那会儿还没出生,只是通过母亲的回忆了解过一些。
周海婴是无线电专业的,后来进了广播事业局,也就是广电的前身,不过他是负责技术的,想跟他聊聊拍电视剧的话题也聊不着。
参加完典礼后,魏明就闪人了,今天他还有一件事,就是看房子。
打算送给霖姐的房子也看了几套,但一直没满意的,毕竟他要求高,要三进大院,对地段和交通也不肯含糊。
好在随着政策的落实,越来越多的好宅子被还给了个人,而这些杯弓蛇影的人很大一部分拿到房子后第一反应就是换个环境。
这也就给了魏明买宅子提供了契机,依然是李光富帮他张罗的。
他笑称:“我就算从人艺辞职估计也不愁找不到营生了,我可以帮人买房子啊。”
魏明也笑:“以后私房买卖肯定会热起来,你找这么一个兼职也不错。”
从上一套两进四合院开始,魏明就坚持给李光富中介费了。
一开始他还推脱,后来魏明说给外汇券,他就“勉为其难”答应了,帮魏明找房子也更积极了,几乎把除了工作之外的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走街串巷。
鲁迅博物馆在西城宫门口二条胡同,李光富帮忙找的这个距此不远,就在宫门口四条胡同和福绥境胡同这一带。
魏明一眼就看到了福绥境大楼,这可是燕京城罕见的有电梯的民居。
以后如果还要买房子,他首先就要考虑电梯房和别墅了。
这是一套颇为周正的三进四合院,地段不算热门,藏得有点深,但好在胡同还算宽敞,汽车进出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