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之雄厚。
不过这一次负责伏击任务的会川军倒没有那么多,而是两个中府兵,合计两千府兵,领兵大将为南诏将段宝龙。
这段宝龙为昔日通海都督段酋迁的儿子。
十年前,南诏发兵六万攻安南,邕管,其领兵大将正是段酋迁,但两年后,其人败于高骈之手,不仅自己身死,还把通海军核心三万府兵丢在了南诏。
于是,历为通海都督的段家势力大跌,再作为战败覆师的代价,段家也不能再统管通海都督府,随后交由王室接管。
作为段酋迁的儿子,段宝龙自然渴望建立军功,好早日拿回家族的自留地,所以在开战初,其人就带着家族仅剩的五百通海武士投募王帐下。
但可惜,南诏国主酋龙并没有给段宝龙立功的机会,而是将他派到了会川军中为将,负责在会川都督府转运粮秣物资。
而这一次,因对面出了高骈,那南诏国主酋龙一下子就想到了段酋迁的儿子段宝龙,于是就将他从后方调了过来,就是期其为父报仇,好为国死战。
也正因为此,这一次负责伏击唐军的任务就交给了段宝龙。
段宝龙带进山的部队,除了自己的五百通海兵、还有一千五百人左右的会川兵,此外就是会川的一些蛮部,如罗兰部三百、阿都部二百,沙麻部、屈部、巴翠部等蛮兵百人。
这些人都长于山地,再加上又提前埋伏,所以这一次任务本该万无一失。
但事情却出了意外,那就是浅蛮在给杨庆复汇报假情报后,杨庆复竟然一时抽调不出兵力,于是就让后方的保义都进山。
而当命令传过去,再到保义都磨磨蹭蹭准备好开拔入山,这一下子就过去了十日。
而这个期间,数千南诏兵就一直潜伏在群山之中,期间为了不暴露踪迹,他们还不能烧火做饭,就这样熬了十日。
段宝龙麾下的核心和府兵还好,依旧按照军法在山内潜伏,但会川的一些蛮部可就不管那么多了,早就散开了到山林内打猎觅食。
此前丁怀义那些踏白撞见的那些敌军就是这些蛮兵。
也因为蛮兵都散开了,所以当斥候汇报说发现了唐人的踪迹时,段宝龙身边其实就只有两千人上下的府兵。
这些兵力实际上并不足以完全堵住唐军,因为发现唐军的那片山谷道,说是山道,其实非常宽广。
也幸亏中间有一条河流将这片山道拦截斩断,不然还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