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版山阵地的东侧腰坡处,南诏军还布置了两处兵寨,随时可以支援西部和西北的两处山岗。
然后在印版山阵地的南侧山脚,那里有一块野稻田,应该是山里的一些獠人们随手撒的。
而稻田的南侧,保义都的另一营,也就是陈法海率领的八队兵马就部署在那,如此就与另外两营,钳击敌军印板山阵地。
但陈法海布置在那里也有问题,那就是印板山南侧靠近大渡河,这里的山地走势已经非常低矮了。
陈法海他们营,在山下做任何兵力的调度,都瞒不过山上敌军的眼睛。
而在印板山的西侧,那里只有一条极其狭窄的山路通往小岭,然后就是断崖和西侧滚滚流经的大渡河。
所以,王进此前就没有在西侧布置人手。
赵怀安将这些都看在眼里,并对这些信息做着自己的解读。
从这也能看出,打了这么久的仗,赵怀安的军事才能增长飞速,这本身就和他是一个高素质人才是密不可分的。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将帅,那你就不能只学兵书战策,你需要懂天文、明地理,察人心,这些方方面面的素质共同构成了你的战场决策能力。
而赵怀安在前世就已经具备了这样的素养,现在经过几个月的高强度军事指挥,越是越发得个中三昧。
现在,赵怀安在看到战场形势后,脑子里是这样想的。
虽然刚刚赵怀安嘴上和众将说着什么急,但实际上赵怀安还真的就蛮急的。
此时,敌军在山上阵地布置了千人兵马,他要围的话,当然也能将这些人围死,可问题是,汉源谷地的战斗随时可能爆发。
按照杨庆复的战略,此战先手必是黄头军攻打谷地的汉源城。
可咱们知道汉源城的重要性,南诏军会不知吗?所以,一旦汉源城的战斗打响,敌军必会派兵增援,而到时候,杨庆复也需要加码兵力。
如此,两方各来一回,决战也就因此而爆发了。
但问题来了,保义都原先被部署在垭口坡,是要肩负抄击南诏军后路的任务的,现在赵怀安都不清楚,自己这边的调度,那边杨庆复知不知道,更不用说在这里消耗时间了。
所以,赵怀安很急,他必须在短时间内就拿下此山敌军,然后快速回援垭口坡。
所以这山肯定是要打的,但从哪个方向打,却需要好好想了。
首先就要排除南面的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