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这边。
而再看自己阵地旁边的两家,人保义都不用说了,麾下三个营,任何一个营都能碾死自己,然后旁边龙州的张造也是。
这人带着部分龙州夷兵到茂州带兵,此前一直在山里戍守,是成都权力场的边缘人物,这种人压根就不会和南诏人有交集。
这种情况下,南诏人也不会找上他。
所以这么一分析,山行章就知道,自己其实是没得选的。
所以他索性连南诏人的面也不见,见了,他怕自己抵御不了诱惑。
那既然不倒向南诏人那边,那他自然就得提醒一下旁边的赵怀安,毕竟他们这一翼的安危,可就指望保义都呢。
所以他这会稍作犹豫,就对赵怀安托盘而出,而且就当着旁边土包子张造的面,说了西川诸将和南诏人的关系。
山行章告诉赵怀安,他们成都是富啊,可真正从土里长出的财富才几个子,真正富的从来就是商贸。
而西川最重要的商贸就是和吐蕃、南诏的三角贸易,西川用茶叶、粗盐、布匹、佛经,和南诏换取金、银、宝货、丁口,又与吐蕃换丁马匹、皮毛还有高原宝货。
这条商道上运的不是货,而是金山银海。
实际上这条商道自汉时就已成型,当时号为“南中道”,可如果说当年是涓涓细流的话,自南诏、吐蕃先后崛起,这条商道就发展成了汪洋大海。
尤其是南诏成中南一霸,不仅整合了广大山岭,甚至去安南的商路也被打通了。
以前,大唐获得海外宝货和物资,不是从西域就是从广州,可南诏崛起以后,南中道的商贸就成了大唐第三条对外商道。
而且和前两个不同,这条商道至今不为朝廷所掌控,或者准确的来说,是不入土贡。
西域商道的利益是由回鹘、粟特商、长安大族们共享的,广州的海贸,是进入到皇室的土贡下的,其利润直接输送到皇室。
但南中道则不同,他形成规模拢共不过百年,又因为其间都是不服王化的土蛮,所以除了成都本地豪族,和他们背后的长安卿族,别人是压根插不进来的。
所以百年来,朝廷数发大军南下征南诏,但每次都功败垂成,最后形成了现在的妥协。
此后,南诏与川西诸豪族的联系就越发深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今天我们打一下,明日我们继续做生意。
没办法,实在是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