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多少。
虽然他后面说的以文驭武,以公卿出四方,并不是赵怀安认可的,但从后世宋来看,这也是一条解决方式。
这个时候,赵怀安才开始认真看此人,他从马扎上站起,而那袁袭竟然也连忙站起。
赵怀安、袁袭二人就这样相互看着,忽然赵怀安对袁袭深深一拜:
“此外两题已不用试了,只这一答就可见先生大才!公若不弃,幕府判官一职,虚位待先生。”
是的,实际上就是从这一题,赵怀安就能看出这是他要的人。
不仅仅是才华的问题,而是他看出了此人的野心,那是一种渴望颠覆现有政治秩序的野心。
一开始赵怀安问的是朝廷欲振作,要如何?而这袁袭如何答的呢?
“唯雄主出,扫群雄,再兴社稷!”
这人和自己对路!
所以赵怀安直接不用再试了,当下就以要职聘请了袁袭。
那袁袭也很激动。
在天下诸官中,幕职的待遇是最好的,甚至比朝廷同级别的正官的俸禄要出一倍不止。
一个判官每月料料五十贯,杂给二十贯,而朝廷同级别的郎中,一个月才二十五贯,虽然后者这些年也陆续加俸了,可还是不能和幕职相比的。
而且本朝的幕职还不是前汉以前那种府主私人,他是朝廷的国家官员,有职有官,可以说被幕府征辟后,那就是一跃入了龙门。
而袁袭一介清贫书生,看书访友,一切用度皆是其母和娘子浆洗衣服换来的。
所以这样的职位对他和他的家庭来说,都是一步登天的跃升。
所以袁袭对此不激动那是假的,可他真正激动的却是赵怀安这个人。
他来夜谒赵怀安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的。
如今天下,就是讲兵权,一个刺史能不能做得长久,能不能有所作为,就看他能不能抓住地方兵权。
而现在这位光州刺史还没到任,就带着数十大舟,附众数千,甲士千余,光骑军就有数百,只这些骑军在江淮就是无可匹敌的力量。
此外他也听说了,这位刺史当年在寿州杀了六人逃到了西川,四年打出了这份家业,这是何等了得?
正是家贫,所以袁袭才知道他们这样的人,要想白手起家那真的是难如登天。
至于十六岁就杀六人,这在袁袭看来,更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