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走通衢大江。可即便如此,人家也可以在沿岸、沿道贩茶、转茶,最后能被朝廷税的茶叶,少之又少!“
说完这个铺垫后,吴玄章大手一张,对赵怀安自信道:
“而使君要是信我,用我榷茶法,一年可见效,三年可为州税重基,十年?使君将再舍不得离开光州!”
说到这里,吴玄章抿了下嘴,对赵怀安说了一个更大的饼,也是他最大的追求:
“甚至这么说,如果使君能控制咱们南面的大别山,不用多,就只是外围这一片。只要能控制住产茶区,一年得钱数十万贯,不费吹灰之力!从此,使君将再不愁军州之用。”
吴玄章说得言之凿凿的,直把赵怀安说得是热血沸腾,情不自禁端起茶碗,喝了一大口。
当吴玄章找自己请兵去剿光山的山棚时,他才知道这个很求上进的县令,竟然不声不响搞了个小的茶叶榷场,于是他连忙将一众幕僚喊了进来,然后让吴玄章细讲。
为何他这么重视吴玄章?就是因为他来光州后,最重视的就是这个茶叶!
想要养兵、练精兵,还要保持队伍的纪律,那必须要搞大钱,不是那种靠种地攒的辛苦钱,非得是暴利才行。
而有暴利的产品一定要满足多频次和必须性两点。
就像盐,实际上此时的盐价并没有多高。
盐价最便宜的时候是开元以前,那会一斗盐不过十钱,而一斗盐能够七口之家吃半年,几乎对百姓没有任何负担。
而到了肃宗时期,第五琦开始主持官盐,那会盐价涨了十倍,到了一斗一百多钱的价格。
虽然后面时期盐价有高有低,但基本一直维持在每斗百钱到二百钱之间。
这价格比之前是高了十倍,却似乎并没有想象那么高,毕竟随便做个短工都能每日挣个十来钱,一斗盐的价格也就是一个劳力十来日的时间。
可为何盐税却能成为朝廷第一税源,每年能为朝廷输送盐税八百万贯以上?
无他,就是因为盐符合了多频次和必须性,人人都离不开盐,又是消耗品,天天吃。
所以日积月累、积沙成塔,这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而茶叶在赵怀安看来也是一样的。
他在西川的时候就发现了,川地几乎人人都吃茶,如果这还有因为蜀地喝茶历史悠久的缘故的话,在赵怀安沿江东下,看过沿路风物后,就发现不是川地如此,而是天下从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