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赵大果然会做人,据说此人在西川的时候就善拉拢人心,临走时,不晓得多少西川将去渡口送他,这人不简单。”
想了想,他便对萧公瑾道:
“那赵大能来扬州吗?”
萧公瑾想了下,判断道:
“应该是托辞不来,高使相的书信也说了,此人外恭顺,实桀骜,不是能久居人下之辈,而越是这样的人,越会多想。当年安禄山居渔阳十余年不敢入朝,为何?不就是担心自己虎兕困于柙,身不由己?依在下看,赵刺史其心亦不远矣啊。”
可刘邺听了这句话后,凝重道:
“楚瑜是说赵大这人类安禄山?”
萧公瑾一听刘邺应激,暗道坏了,忙摇头解释:
“那赵大如何能做安禄山呢?其不过是一介小小刺史而已。”
却不想萧公瑾的一番话,打开了刘邺的想象。
那赵怀安为国立功,那安禄山也是如此,那赵怀安善拉拢人心,那安禄山更是如此,那安禄山麾下胡汉杂之,这赵怀安据说来光州的时候,船上羌人、夷人、党项一堆。
那安禄山貌忠实奸,这赵怀安也是外恭顺,实桀骜,如此一样样,不都对得上?
想到这里,刘邺连忙在桌上挥笔写了一封信,喊外面的门子进来,让他速送往西川高骈处。
不过此时高骈已经深入南诏,一时联络不上,那就在成都等候,务必要将这信送到高骈手里。
吩咐完后,刘邺有点不放心,踱步走了两步,对萧公瑾道:
“你觉得一旦光州叛,以我淮南实力,能定否?”
此时萧公瑾后背一身汗,他真恨自己乱比喻,这不是给自己招祸吗?
于是连忙道:
“使君,此前颜刺史汇报,说赵怀安此人麾下精兵至少千人,义从数千,尤其是有一支人数五百多的马队,这在淮南绝无仅有,以我幕府的兵力,要想擒住此人也是有点力有不逮。”
说完萧公瑾又补了一句:
“那赵怀安虽桀骜了些,但高使相也说了,此人需善加引导,能成为社稷干城,如果此时使君就以赵怀安为敌,恐会将此人越推越远。”
刘邺琢磨了下,点头,承认萧公瑾说的是这么个道理。
他想了想,就对萧公瑾叹道:
“如今天下骚然,我淮南也需整经备武,中原草寇已有坐大风险,那王仙芝竟然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