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王铎这样的老人,对于炒茶冲泡已经不陌生了,只是第一次吃光山本地的茶叶,被这青香吸引,忍不住赞叹了句。
可对面的杜宗器却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吃茶方式,看着如琥珀一般剔透的茶汤,就有一股食欲。
举杯还未入口,茶汤的香气已经扑鼻而来,脑子一下就清灵不少,然后小心一抿,没什么味,又忍不住再抿了一口。
此时第一口的回香已来,浓郁的香气在口齿间打转,杜宗器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味道。
这种茶汤没有煮茶汤来得味道浓,但也没有那种油腻,非常清爽,这样舒适感就很得他这样的文人的喜欢。
不知不觉,杜宗器就将手上小杯内的茶水喝完,旁边的老墨又给他斟了一杯。
此时杜宗器有点羞赧,放下茶杯,对赵怀安道:
“下吏唐突了,这茶汤着实清爽留香,不知不绝就多喝了些。”
赵怀安看着哈哈大笑,将茶杯放在手上,打趣道:
“不唐突,正要这样,如此我也就放心了,咱们以后就靠着这个挣大钱呢!”
杜宗器心中一动,将前后事想明白了,但因不属于他的事,这会也不插嘴。
然后赵怀安就对旁边的王铎道:
“老王,这茶咱做了两款,一种最高端的,专门是选的咱们光州最上等之茶,用最好的越窑瓷器做茶具,装茶叶,一两我就卖他个一贯,取名‘小光山’,你觉得有搞头吗?”
王铎也是混过成都的,对于那些豪商大贾、世家豪绅的消费能力是很清楚的,这要这东西高雅,能让这些人欢喜,别说一贯一两了,十贯一两都供不应求。
所以王铎高兴地赞同道:
“主公,这小光山最适合文人墨客和世家豪绅待人接客、迎来送往之用。再加上越窑本就是我朝珍品,更能增显小光山的格调,不愁销路。只是越窑价格不菲,咱们就卖一两一贯,会不会太亏了。”
赵怀安愣了一下,理所应当说了句:
“谁说连瓷器拉,就茶叶一贯一两。瓷器另算!”
王铎看着自家主公的样子,腹诽了句,这才是咱主公的样子。
那边赵怀安又对旁边的杜宗器道:
“小杜,你现在喝得这种都是最好的,所以产量也少,卖也是卖给大土豪们的。不过有另外一款,就便宜很多,而且这种茶叶只需热水冲泡就能喝,对普通百姓也是能喝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