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一章 :除夕(2)

面前胖乎乎的厨子说道:

“小李,这肉淡了,再放点盐,咱们淮南来的都不舍得放盐,多丢咱们淮南人的脸面?”

李厨子连忙点头,他是光州有名的大师傅,因做得一手好猪肉被赵怀安挖到了军中,专门给大帐烧小宴。

其实李厨子也告诉过赵怀安,其实他拿手的还是做牛肉,以前乡里人有病牛或者伤牛都是送到他这边杀和做牛肉,尤其是酱牛肉更是定县一绝。

虽然赵怀安也好日子没吃牛肉了,但还是拒绝了。

他晓得此时虽然禁吃牛肉,但却有很多办法禁止,那就是只要是累死的牛或者伤残的牛,都是可以宰杀吃掉的。

禁牛令一旦有这么一个缺口,那基本就名存实亡了,毕竟你哪晓得这牛是被故意弄残的还是真的意外受伤?

但赵怀安却不能这样。

相比于口腹之欲,他更看重粮食的收成,这才是谋国的大事。如果他光州刺史都带头吃牛肉,那下面不还是有样学样?到时候把牛都吃绝了,粮食收成下降,谁能负责?

不过李厨子做的红烧肉在自己的提点下,已经丝毫不弱于自己,所以也不算是委屈自己的口福。

因之前他问过杨复光,晓得他是福建人,所以还让营中专门弄了道蛤蜊煎。

这里面最难弄的其实就是蛤蜊了,要晓得他们现在是在中原的汴州而不是在沿海。

所以他也就是抱着试试买的态度去汴州城的西市找了一圈,最后从几个福建过来的大海商那边,倒真的弄到一批蛤蜊,都是用冰块镇的送来的。

那些大海商在陶瓮中灌入海水装蛤蜊,然后再用冰块彻底冷藏后送到汴州这边来,一些海货就是用这样的办法运输到汴州的。

尤其是现在除夕,汴州的豪富和权贵们对这些稀罕物的需求非常旺盛,不过蛤蜊倒是第一次有人要。

本来这东西是他们自己带着吃的。

晓得是光州刺史要买,这些福建大海商甚至没有要钱,只说敬慕赵刺史的名声,一点心意。

赵怀安没拒绝,给了几人一道名刺,让他们以后返航时可以到光州转转,他们光州的小光山茶叶供不应求,他们可以在福建代为分销。

这几个大海商那叫一个激动,他们可太晓得小光山的名头了,他们今年来汴州,不论去哪家合作伙伴那边,人家都会上这个茶。

这茶清清爽爽,对他们这些常年跑船的海商们太合适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