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九章 :归兮(4)

真的就是看天命了。

赵怀安的这些心思,大伙都看在眼里。

说实话,人都是感情动物,他们这些生死走出的丘八们,感情会越来越淡漠,但在死亡这件事上却更加敏感。

他们真心觉得,使君这人真的能跟,他把兄弟们真当是兄弟。

于是,这一刻,保义军的吏士们丝毫不觉得那些阵亡的寿州县卒是外人,都在老道士的安排下准备葬礼。

而那些活下来的寿州县卒们什么都没说,只是望着赵怀安的眼神,那是深深的敬服。

赵怀安的威信就是在这样的点滴中深入人心了。

至于那些寿州牙兵,他们这一战不仅无人战死,还收获了军功和赏赐,平日他们也是看不上那些县卒的,只当他们为仆隶去使唤。

可在赵怀安这般对待阵亡者后,这些人也没了往日的那种歧视,倒真有了一种,此刻大家都是寿州人的情绪了。

这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盛焉。

在这个时代,一个优秀的领导真的可以靠自己的操行就能移风易俗。

此时,老道士带着小徒弟冲虚,穿哀衣,身后芦篷后站满了军中的军乐班子,这一刻他们无缝切换成了吹白事的乐手。

在前的老道士唱着度人经,小道士冲虚则在后面和唱着,每诵唱一卷后,老道士就开始踏着罡步,向天祈祷,直到念诵整整七遍才停。

老道士口干舌燥,喝完徒弟递来的水,便来到一处案台上,案上供着太乙救苦天尊,三官神位,悬挂长九尺,象征九天度人经幡。

刚刚老道士诵唱的经文就密密麻麻写在这面幡,此时随着寒风的吹拂,将经意传播各方。

然后在坛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是由张龟年碑帖的碑文“乾符三年正月,为国战死寿州子弟三百一十二人碑”。

在墓碑的后面还有一块更长的石碑,除了要送往家乡安置的有子女者,剩下三百一十二人的名字全部密密麻麻雕刻在上面,字以小楷镌刻,庄严肃穆。

其实换句话说,这么多人中竟然只有数十人有子女,可见民间婚娶之艰难啊。

这些人还是县卒,已经不算是最底层的了,而更底层的阴阳失调有多严重,就更见一斑了。

石碑两侧各放了两个水瓮,上面漂浮着莲花灯,预示照亮这些阵亡将士前往冥土的道路,在案台的四周,又布置了香炉、烛台,还有稻、黍、稷、麦、菽这些五谷。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