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作受(2)

所以为了弥补,日本弓增加了一半的弓体长度,如此才有了和唐角弓差不多的射程。

可即便如此,和角弓的破甲能力还是要弱不少,不过在本土的环境也够用了。

又比如南诏,他们在天宝战争中就俘获了唐角弓匠。

但南诏湿热,本地的水牛角质地脆弱,不具备分割的条件,所以南诏只能改用竹胎和薄牛角片制弓,而这样的射程直接比唐角弓缩短了三成。

同样的情况在突厥和回鹘还有吐蕃身上都发生了。

这些地方不缺乏优质牛角,甚至有些时候还能获得大量的野牛角,可这些地方却缺乏鱼胶和优质硬木材。

所以这些地方的角弓常用桑木或者桦木,胶也多用动物胶,使得这些角弓在强度和防水性上要大大弱于唐弓。

而大唐这边呢?以其地大物博,物产丰饶,可以说应有尽有。北地的牛角,东海的鱼胶、山南的桑木,都是天下最好的,如此材料再加上匠人们高超的手艺,才有了这一把角弓。

这就是国力的差距,越是能形成军队制式装备的,就越考验国力。

而周边这些国家,因为缺乏关键物资,完全用不起进口,所以只能拿本土材料替换,最后造成了性能的差距。

但同样的,这样一把角弓就耗费不菲,只有朝廷和雄藩才能列装。

比如此刻寿州牙兵组成的赤心都,全都五百人,个个配着一把角弓,都不说花费的工时了,就硬成本就是一千只牛角。

一头牛只有两个角,意味着五百头牛才能产五百把角弓,其中还有很多牛角还不合适的。

再加上,此刻赤心都的其他装备,从陌刀、横刀、铁铠、锁子甲、内衬麻衣、垫甲的丝绸、包甲的皮毛,箭矢、骡子,这些总总加起来,一个赤心都武士,光他身上的装备就差不多六十贯。

可以说,此时列阵行军的赤心都就是一个个移动的大唐通宝,每一个都是用钱堆出来的。

而对面的草军呢?对不起,很残酷,大部分的人甚至连一支箭矢的价格都不如。

箭矢的价格是十文,可以在南方买一斗米,可以在北方买五张胡饼。

而在中原的灾区,一张胡饼就可以买一条命了!

所以,当赤心都的军阵内,在一分钟内射出了千支箭矢的时候,他们射出的不是箭,而是中原灾区的一千条命。

而它们收割的就是连一钱都不值得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