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会众人一听使君令后厨准备弄鱼羊汤,嘴里的口水就条件反射地分泌出来。
而刚刚被点名了的赵六和豆胖子,听到这话后,心下更是感动。
大郎是真的体贴额们啊,不让额们开小灶,却自己开小灶给大伙补身子,还美其名曰是开会所需。
哎,额真的哭死,赵大为额们是真的操碎了心。
那边老墨很快就出了大帐去后方的小灶棚,让他们准备宵夜。
那里虽然是棚子,可人数却不少。
除了数十名帮厨外,光大师傅就有八位,囊括了西川、东川、鄂岳、寿光、汴宋、曹郓等地的大师傅。
这里面有些是赵怀安在当地延揽的,有些是沿江东下的时候,本地刺史请客设宴,赵怀安有吃到好的,就和那刺史老兄要这厨子。
而汴宋的大厨子则是杨复光那边送来的,而曹郓这些地方大厨子则是赵怀安从流民堆里选上来的。
赵怀安要这么多厨子,主要原因就是他麾下的众将们都来自这些地方,他需要照顾到这些人的口味。
不是说他赵怀安是上,就可以不讲究这些的。
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有时候感情比权力,更能让人盲从。
保义将们以前不是没跟过人,当中还有不少是事过多少任主的老油条了,可为何他们对赵怀安却这么忠心呢?
就是在这些细节上。
你可以想象,当这些来自西川、东川、沿江、光寿的这些武士们忽然在异乡吃到一口家乡菜,这是何等的惊喜。
而比满足口腹之欲更让他们喜悦的,那就是使君心中果然都有他们。
所以赵怀安的小灶厨子班人数会越来越多,他们的存在不仅仅折射着保义军复杂的军队构成,更是见证着保义军一路走来的路。
现在大帐内,众人一边热火朝天讨论着,一边望眼欲穿等着后面的宵夜。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沉默的赵君泰忽然提出了一个问题:
“使君,敌军的粮台真的设置在中都吗?这个显然有点不合理啊。”
赵怀安听了这话,也愣了下,因为是战场获得的情报,赵怀安下意识认为情报是可靠的,此刻忽然听到赵君泰的质疑声,也觉得有点不对了。
他连忙起身走到后面的舆图屏风,在上面找到了中都县这个地方。
而一到了舆图面前,赵怀安立即就发现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