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90章 空港计划(2)

要不然,华夏军也不会放着那么多早就存在的交通基建设施不用,而非要自己开路了。

有些桥是过不去的,有些路是走不通的。

甚至于,连修都是修不好的。

真以为修一座桥容易啊?

这玩意儿不是人口多、工业能力强、组织能力强三者任选其一就能做到的。

而是要三者同时集齐,才能够做到。

要不看看隔壁某东方大国呢?

所以,陈剑对雷杰的判断也没有异议。

略微沉默片刻后,他开口问道:

“所以你的建议是建设航空港?”

“没错!”

视频里,雷杰郑重点头,随后回答道:

“建设大型航空港是我们目前最优的选择。”

“首先,从目的上来说,我们迫切需要进行交通基建的主要目的、甚至是未来一段时间唯一的目的,都是进行大规模的人口转运。”

“而‘人口’这种‘可分割’的货物,就恰好与空运方式相匹配。”

“能飞就拉多点,不能飞就拉少点,非常灵活。”

“其次,发展航空港的技术路线,与我们现在所掌握的技术路线是相符的。”

“客观来讲,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成熟的飞行器生产工艺体系。”

“并且,在后续活塞式发动机研发完毕后,容错性还会更高。”

“初步估计,从这个月开始,我们每个月可以完成3架建议电驱动飞机的生产任务。”

“活塞式发动机落地后,每个月至少可以制造5架大航程、大载重的运输机。”

“只需要三个月时间,我们的空中运输力量就可以扩展到30架的规模以上。”

这是一个相当.保守的数据?

实际上,从伏羲的报告来看,一个月5架飞机的产能是远远被低估的。

如果山城和011基地的工业制造能力全面解放,别说5台,10台也造的出来。

唯一的问题就是,没那么多飞行员。

当然,这其实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在网络全面覆盖的情况下,起飞降落都可以由蚁群机器人来粗暴解决。

再加上不需要执行太多复杂飞行任务,飞行员的培养速度也是不断加快的。

完全可行!

想到这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