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六章 岳飞与赵构(2)

代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而唐末五代最具标志性的特色是什么呢?

答案是藩镇割据、将领造反!五代时期的武人,那简直就是逆天中的逆天,在梁唐晋汉周五代之中,除被辽国灭掉的后晋以外,全是直接或间接因藩镇与武将造反而建立并灭亡的,甚至连北宋也是因“陈桥兵变”而建立起来的。

所以宋朝从建国开始,就带着一种对武人的戒备与不安比如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宋太宗的“平戎万全图”,“贼配军”之称,“重文轻武”之策等等等等,都表明了宋朝对五代故事的一种矫枉过正。

而北宋灭亡后,由于宋朝秩序的崩溃,导致这种武将造反的事情再次出现,并直接性的发生在了赵构本人的身上这就是著名的“苗刘兵变”!

具体就是,两个膨胀的武将突然脑子一抽,然后就把赵构和整个朝廷都抓了,并威胁赵构把皇位禅让给两岁的太子

一套搞完,虽然兵变最后被平定了,但赵构的亲儿子小太子却因惊吓过度而很快死去,甚至连赵构都被吓萎了,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也正因赵构对此事印象极为深刻,所以导致他对武将变得极为戒备,武将露出任何一点失控的迹象,都会令他ptsd发作!

而有了以上的背景基础,那再看岳飞身死这事:岳飞前脚大胜金兵主力,后脚赵构就喊他回来想要扩大战果的岳飞自然是不想回来的,但皇帝的命令又不能不听,所以岳飞对此很是纠结,最终直到接到十三道金牌时,他才无奈回返,而后不久就遇害了

所以岳飞招来杀身之祸的原因,其实大概率没有后人想的那样复杂,而单纯就是赵构觉得他在战与和的问题上与自己意见相左,以至于让赵构觉得他有失控的风险加之秦桧等小人在其中上蹿下跳,最终才使得赵构下决心杀掉岳飞!

不过,赵构后来应该也是想开了,觉得自己大概率是冤杀了无辜,于是也有些后悔证据就是,在赵构禅让给养子宋孝宗之后,宋孝宗逐渐为岳飞平了反!

宋孝宗一个养子,怎么可能有胆子忤逆赵构这个开国之君?而且赵构只是禅让了,又不是死了所以宋孝宗对岳飞的平反,实际就是赵构的默许甚至授意

综上,岳飞之死实际大概率就是一场因为君臣相疑而产生的悲剧,赵构不是脑残,岳飞也不是呆子,二者的矛盾其实本质就是五代故事的一种延续。

原本历史线上的岳飞因此而死,那么本历史线上的岳飞,会不会还是免不了因此而死呢?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