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第105章 林黛玉:紫鹃你怎么回事?(4)

府因他而死的百姓?”

贾芸也是一般念头,便又道:“那吉庆,倒是有几分背景。吉家是晋中的大族,世代经商,但这家却不以经商为首要之事,诗书从未轻慢,不断有能考取功名入朝为官者。”

“单姓吉的官员,如今朝中还有近二十人。不过,没有官职太高的,最高不过五品的员外郎。”

“应该在陛下奖赏完京城之战的功臣之后,有再进一步的机会。”

“但吉庆入狱已经数日了,从来没有朝堂上或者晋商那边的人来与我们联系过,似是他没有这一层的身份一般。我当时都有些怀疑消息的准确性,但是经过多方考证,确实是吉家的支脉。”

岳凌开口问道:“那吉庆可是科举入仕?”

贾芸又摇摇头,“应当不是,似是在沧州本地从吏员递补晋升,得了通判之职。”

科举制发展到大昌,基本上所有官员都是从科举选拔出来的,也只有功名傍身,才能更好的官场行事,但总会有例外的途径。

首先就是蒙荫,祖上有大官,或者有大功,可以蒙荫子孙,类似王子腾目前的情况。

其次可捐官,交一大笔银子,满足财政亏空,但这类一般只有虚名,没有实权。

再然后便是这吏察了,官和吏的身份差别很大,官归吏部管,由中央指派。吏多是当地豪强,或者官员选上来的,辅佐官员更好的在当地行事。

而这类吏,也有选拔晋升的制度。往往三年一考核,满九年才能有升任的资格。

在京中,一品,二品衙门可授予从七品出身,二、三品衙门可分别授予正八品、从八品等出身。

通判正是从七品。

不知怎么运作的,这吉庆竟能坐到如今通判的位子上来。

“科举虽然有一定局限,但总体也是当今最好的制度了。这不是科举出身的官员,背后的猫腻可就多了。”

贾芸懵懂问道:“老爷说,这吉庆不简单?”

岳凌摇头笑道:“何止,这吉家本身就不简单。”

本章完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