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33章 大卖 (新年快乐)(4)

报。

张竹平和汪英宾也在商议对策,张开口说道:“我再在申报做一段时间,争取拉拢更多的人到我们的阵营。届时我一旦辞职,就会再办一份报纸。”

汪英宾开口说道:“你不如将申时通讯社也拉出来,毕竟那些记者更愿意和你做,这样一来,只要你出来,就坐拥两个通讯社和两份报纸,形成‘四社’的局面。”

这叫连锅一起端,因为申时通讯社也是张竹平和汪英宾用申报和时事新报的新闻成立的,开始算是卖了钱,也交给申报。

直到他们后来又成立一家通讯社,才正式卖申报资源给自己用。

张竹平一想也对,说到底申时通讯社是他主持成立的,法律上也属于他的名义持有。

“有道理对了,你对东方日报怎么看?”

汪英宾当即说道:“我们原本答应卖给他们全国新闻,是考虑到商报只是个小报,但没想到他们又成立东方日报,最近销量高达三五万份,显然已经对我们也是威胁。所以我建议,卖给他们的新闻不要一手的,看他们要不要!”

张竹平点点头,现在已经损害自己的利益,自然要考虑停止了。

一般来说,他们通讯社卖新闻,都不会卖给本地的报纸,避免对自己的报纸有影响。

“嗯,这个事情你来办!”

“好”

东方日报创刊五天,每一天都是在‘缺货状态’,基本上到了下午两天就全部售罄,报贩询问是否还能送,甚至直接要进货。

所以从第六天开始,东方日报又增加1万份,每天印刷4万份推出市场,一步步的推高自己的销量。

“陈经理,申时通讯社那边卖给我们的新闻,似乎都有延迟。”黄春荪找到陈光良,汇报一个消息。

陈光良早猜到这一招,以前卖当天的新闻,一定是觉得商报是个小报,影响不大;如今东方日报咄咄逼人,自然他们会慎重对待。

“我们获取全国的新闻,并不局限这个渠道,短时间影响不大。但这是要解决的办法,我打算让东方报社在北平、武汉两地,先成立新闻点,后期再考虑在当地印制东方日报,一步步扩张。”

黄春荪点点头,说道:“如今东方日报算是已经打开局面,这样做倒是可行的,只是资金方面?”

没钱了,直白的说!

35000大洋根本坚持不到多久,现在就基本算是用得差不多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