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99章 新青春文学的开创者(4)

从北到南,从西到中。

收获主编李小林盛赞道:“这是一部极具开创性的作品,自此之后,中国新时代的青春文学有了标准样本。带着这样一部作品跨进21世纪,我忽然对我们的文坛充满了信心,未来必将属于你们”

讲真,这话属实让韩涵、陈家勇、刘家俊等人汗流浃背了。

不是,您的意思难道是让我们对标这玩意?

这他妈是哪门子的青春文学啊?

别说80后这一批不认,其实75后那一批青年作家也不认。

别把这玩意儿归到青春文学里!

那是新青春文学!

随着一些人的鼓吹,新青春文学的名字就正式定下来了。

但是问题很大:这玩意儿怎么定义?它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啊!

于是文学评论家和青年作家们吵成一团,各大学校的中文系都有教授下场——中文系不是教写作的,而是专门研究文学的,干这活儿可太对口了。

北大批,清华夸,人大往深里搞,复旦拿西方作品横向比较

反正就是这么个状况,年轻化的那一小帮吵成了浆糊糊。

再往上数,年龄更大一些的传统文学界,也就是作协的主力军,同样吵得翻天覆地。

有一些作家强烈批评苍夜雪的结局。

哪怕是幻想中的复仇,校园投毒的行为也实在太激烈了。

可以说,只要有公职教职在身,都必然站在对立面。

作协副主席谭谭:“胡闹!在看到结局之前,我一直以为方星河写出了一部矛奖级作品,他对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对东北困境的深刻理解,对经济崩溃后人性幽微的洞悉,在前半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几乎要为他高声喝彩,直到看到那个结局狗屁不通!

他怎么可以这样写?宣传什么狗屁的复仇主义,现实吗?客观吗?有张力吗?

简直像是哄小孩一样,挥霍天赋!”

像这种批评还有很多,基本都可以理解为爱之深责之切,可见他们有多么看好前半部。

不是后半部不好,而是青春文学不应该出现这种情节。

张抗抗发文力挺方星河。

“我是浙江人,但长期在黑省生活、写作,我对东北很了解。

方星河写的东北对么?很对很对。

他看到了一个特殊时期里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