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12章 什么?新书有签售?!(5)

趟列车,在新概念大赛上交汇,然后一路驶向各自的方向,永远不会撞车。”

方星河第一时间看到后,就一个感觉——团队终于还是说服了韩涵本人。

这篇文章乍一看没什么力度,但却表达了非常微妙的态度。

第一是给韩涵立起了一个“文坛浪子”的人设,“不爱文学”这句话本质上是在和方星河进行切割,意思是我什么都喜欢唯独不喜欢文学,尽管我随便写写就能卖几十万,但我和方星河不一样,我们不在一条赛道上。

第二点从前面延伸出来,进一步明确了韩涵的定位。

他的团队,瞄准了那群反感应试教育的愤青,以及所有方星河的黑粉。

“截然相反背道而驰”是立场,“随心所欲安静浪荡”是态度,目标人群看到后,必定会将韩涵引为知己。

现在这年月,不爱学习渴望自由的小年轻可不是少数派,大学甚至社会中也不乏韩涵的受众。

第三是传达了不愿意跟方星河直接竞争的隐晦信号。

永远不会撞车的意思很清楚,我走我的阳关道,你走你的独木桥,咱们各玩各的,谁也别妨碍谁。

这明显不是韩涵的手笔,看来,随着个人价值的放大,韩父和那位路叔,终于还是将他往偶像路上开始操作了。

前世的时候,韩涵的火爆就有很大程度的巧合因素+运作因素。

对于三重门,方星河没有公开发表在报刊上的真实评价是:“一个顶级的段子手用最贴合时代的茫然内核拼凑起来一部能够让城市青少年完全共鸣的意识流,跨越时代去对比:平庸之作。搁在当前的窗口期,有效击中了目标群体的内心。”

天天在报纸上收集信息,方星河发现,三重门的爆火让几乎全国的中文系都被激发了不服不忿。

相比于杯中窥人,三重门确实差了不止一筹,带来一种“我上我也行”的明显观感。

其实顶尖985的中文系学生,写单独段落的水平真不比韩涵差,拼成一部之后,大概率会很散乱,但在这一点上三重门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所以他们是真能上。

然而这就是时代赋予的特殊机会,首届新概念韩涵参加了,一篇作文上北大的热度他吃到了,读书无用论把他树立起来当典型,路总精心打造的人设刚好切中时代痛点,所以才有了三重门的大爆。

换个更高水平的人写一本九重门,大概率火不了。

在文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