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五十二章 夜谈!(3)

“而爹爹去后,若要惩办朝中勋贵武将,大诰便还有极大的作用。”

“如今我既然将我舅姥爷等人保下来了,大诰就再无必要了。”

“此时再刊登大诰,只会引人误解。”

“以为我日后若执掌朝政,也要推行严刑酷法,血洗朝堂。如此会令别人害怕而更加强烈的反对我。”

“对我争夺储君之位,极为不利。”

“何况皇爷爷也希望未来大明的继位者,是一位仁君。”

对于老朱的这一心思,朱允熥倒是摸得很透。

毕竟,历史上老朱能选朱允炆作为储君,继承大明江山,就是最好的明证。

自古能在马上打天下,却不能在马上治天下。

奏王晋王燕王,都是统兵大将。

若是传位给他们,难免不继续征战。

朱允炆显然就不会了。

不过,老朱还是看错了,虽然朱允炆确实不似朱棣那样,对继续北征北元,开疆拓土念念不忘,却因为削藩而引发了“靖难之役”。

四年的内战,耗尽大明精锐,也给了草原部落重新崛起的机会。

朱棣当皇帝之后,虽然率军五征漠北,却始终没有能消灭北元残余势力。

有明一朝,北方边境的安宁稳定,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这其中固然有封建时代草原部落难以征服的种种顽疾,但靖难之役对大明国力的严重消耗,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在此时老朱的心中,大明在他之后,也要和汉朝一样,再经历一次文景之治,休养生息。

“好,那就听殿下的,第二版刊登大明律。”

杨士奇倒没有再反对。

事实上,他想刊登大诰,也是基于从讨好老朱的角度出发。

在杨士奇心中,同样认为大明律相对大诰更合理。

法外加刑,对国家的治理,并不是一件好事。

既然朱允熥认为大明律实际上更符合老朱的心意,他便没有理由去反对。

“第三版,我想刊登一些对朝政的看法,以及如何治理国家的建议。”

朱允熥直接说了自己的想法。

老朱制定的许多制度很不错,但仍然不够完美。

有些更是弊端极大。

身为穿越者,他当然知道不少改进的方法。

这也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