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因此而人头落地。
可即使这样,依然挽救不回大明宝钞的信誉。
价值不断跌落不说,而且不少商贾,还是拒收。
毕竟,谁愿意收一张废纸呢?
而且还是明摆着的。
老朱甚至还规定,民间百姓和商贾向朝廷交税,只能交粮食或白银,铜钱,不得用宝钞交税。
但朝廷发俸禄,赏赐,工钱等等,哦,那就发宝钞吧!
可你拿着朝廷发的宝钞,买官方的盐,那不行!
买官方粮仓的粮,更不行!
“抢劫”两个字,几乎都明晃晃写到了脸上。
宝钞的信誉,自然可想而知。
朱允熥很清楚,要治理国家,首要的问题,就是财政。
没钱,就啥事都办不成。
而要搞好大明的财政,就离不开整顿大明宝钞,将其信誉挽回重建。
这当然是要从国家政策上进行调整,不能再随便乱印宝钞。
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个问题,也必须要解决,那就是假钞!
朝廷拼命的印钞,也激发了民间穷苦百姓的“聪明才智”。
原来“抢钱”这么容易!
朝廷能印,我们也能印!
大明宝钞的防伪技术不高,普通老百姓也没有鉴别真假宝钞的能力。
假钞,很快就泛滥成灾了!
老朱同样采取了高高举起屠刀的办法对付。
杀了一批又一批的人!
然而,只要有利可图,世界上就永远不缺少铤而走险的人。
这个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大多数人都在温饱线上挣扎求生。
印制假钞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家致富,从此享受美好人生。
想走捷径的人,自然是前赴后继,杀之不尽,屠之不绝!
到了后来,连老朱自己都感叹,这违法乱纪的亡命之徒,怎么就这么多呢?
如果不能解决假钞泛滥的问题,就算大明朝廷十分节制的发钞,也没用。
因为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会被大量的假钞淹没。
朱允熥设想的方法,则是从技术上进行防伪。
大幅度提高假钞制作的门槛,从根本上对假钞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就好像后世推行第一代身份证的时候,假身份证也曾经泛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