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利益面前,朱允熥还真不相信这能起多大的作用!
所以,不闻不问不管,就成了最好的措施。
反正大明朝廷对以前印制的宝钞,变旧之后,要么是超低折扣回收,或者干脆不管的。
也不差他这一回!
只要将所有人的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到新钞上面,旧钞自然也无人关心了。
这里值得一说的是,旧钞因为信誉太低,实际上的使用,并不广泛。
大部分普通百姓手中,也没有旧钞。
即使不管不问,影响也有限,仍在可控的范围内。
除了新钞的顺利发行之外,另一个给朱允熥带来意外惊喜的,则是大明银行。
大明银行的发展,远比他想象的要顺利得多。
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大明银行已经在金陵城里,开了十几家分行。
整个银行的存款总额,竟然达到了惊人的三千七百余万两白银。
这个数字,每天都在不断刷新,不断创造出更高的记录。
大明日报上宣传的故事和传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纯朴的百姓们,真的相信了那些故事。
有人带头之后,其他人也就跟着了。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没有人去存钱的时候,大家就谁也不信。
只要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面的人就会认为,你敢存,我为啥不敢?
其他人一看,你们都存了,你们都不怕,那我怕啥?
毕竟有利息可以赚。
凭啥你们能存钱赚利息,我就不能赚呢?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形成了金陵城百姓集体涌进大明银行开户的热潮。
想到这里,朱允熥嘴角边仍然翘着微微的笑意。
旋即,又觉得理所应当。
清朝末年的时候,那些票号和钱庄,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似乎也并没有费多大的力气。
要不然,也造不出那么多的清末巨富。
大明银行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比清末的票号和钱庄更有实力,存钱更有保障。
依靠大明日报发力,宣传力度也比他们强一百倍都不止。
而那些看朱允熥不顺眼的官员和政治对手,在办大明银行和印新钞这两件事上,竟然出人意料的没有制造任何大一点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