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六章 科学问世,大明翻开崭新的一页!(6)

律,总结规律。

下方的监生们,一个个皆听得如痴如醉。

科学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很多实际上就是过去经验的总结,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掌握了规律之后,便能加以运用。

这些道理,低贱的工匠们都懂,可读书人总是视而不见。

可工匠们不会将自己的观察,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著书立传,传之于世。

他们反而将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视为“秘传”,不轻易授于人。

很多也就慢慢失传了。

然后下一代人,再重新总结经验,发现规律而不是站在上一代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

科学技术的发展,就这样停滞了!

一代一代的人,全在做无用功。

朱允熥很清楚这其中的原因。

故而,他才选择在国子监讲科学,而不是去大明制造局向工匠们讲科学。

工匠们其实天生就是懂科学的。

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反而是这个时代最好也最应该被传授科学的群体。

问题是,工匠们会敝帚自珍,将自己掌握的技术藏起来,不传给别人,或者仅传给儿子。

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吃饭的本事。

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

艺不轻传!

他们有这种想法,其实也没错。

因为在生产力没有发展起来的古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内卷的社会。

技术一旦扩散,就会迅速内卷,变得不值钱。

让原本掌握技术的工匠,再难以凭借技术,维持生计。

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他们当然不能将自己掌握的技术,轻易传授出去,而是为严格保密。

朱允熥已经采取了改进措施,比如让工匠们集体讨论该如何造枪。

打破原来的隔阂,相互交流以促进发展。

但这还不够。

要扭转工匠们的思想,远非一朝一日之功。

但读书人不一样。

读书人并不靠那些技术吃饭。

读书人想要的是千秋万代的名声。

他们如果掌握了技术,就会著书立传,将技术告之所有的世人,以便让自己青史留名。

这才能让后人站在前人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