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零零散散听了一些在线课程,学了点经济学知识。
不够专业,所以不成体系。
此时正好通过讲述,来唤醒从前的回忆,理清思路。
这也是后世著名的“费曼学习法”,非常有效。
记录整理后,还可以通过与人交流查漏补缺,将从前的知识加以完善。
有杨荣记录,又省了自己亲自动手写的麻烦。
讲了一阵之后,朱允熥伸了一个懒腰,道:“今日便先说到这里吧。”
“你得空的时候,将本宫讲的内容好好归纳整理一下。”
杨荣连忙站起身来,躬身行礼道:“是!”
朱允熥挥了挥手,杨荣便退了下去。
十七岁时,他被选入府学读书,而今也不过二十岁。
本来也没机会这么快来国子监读书。
去年冬天,太孙殿下在国子监讲科学,轰动天下,自那之后,各级府学,州学,县学,都刮起了科学之风。
后来发生的一系列改革,更是促使不少学子干脆离开了国子监。
与此同时,因为朝廷国库充盈,教育拨款充足,国子监招收学生的数量不断上升。
要招更多的学员,自然会从下面补充。
就这样,杨荣得以提前几年进入国子监。
时代的一粒灰,压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但反过来说,时代的大风吹起时,同样也会将很多人送上天空。
让他们的命运轨迹,从此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朱允熥的一次讲课,大明刮起了新的大风,推动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不知有多少人站在了风口上,借风上青云。
又不知有多少人被时代无情抛下。
杨荣没有想到的是,刚入国子监没多久,就会被夏原吉赏识。
更没有想到,遭到举荐后,太孙殿下竟然会将自己留在身边。
在太孙殿下这里听到的东西,学到的知识,完全颠覆了杨荣自小到大的认知。
从前在大明日报上看到太孙殿下的种种事迹,虽对此等天才人物有几分敬佩向往,却又觉得报纸所言不能尽信。
杨荣深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清楚日报上所记所载,多有美化之处。
如今真正到了太孙殿下身旁听命办事,才发现自己完全错了,大错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