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明朝的‘梁山好汉’造反了!(8)

再者,海上天气难以控制,万一因某些原因延误,京城百姓无粮可食,到时候必然会闹饥荒,这又该如何是好?

鉴于这些原因,漕运一直未能转为海运。

而且这种情况不仅明朝无力改变,清朝也同样如此。

即便在明朝灭亡后,清朝也一直沿用漕运,直至清末才废除漕运。

可以说,漕运几乎伴随了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整个历程。

朱慈烺并非愚笨之人,再没有想到其他办法安置这些以漕运为生的百姓之前,他绝不会轻易触动漕运。

所以,目前的形势已然明了,那就是以最小的代价解决李青山造反之事,并维持漕运的正常运转,确保山东地区不出什么乱子。

思绪回转,朱慈烺这才看向薛国观道:

“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记住,此事暂时不可外传,本宫会想办法以最小的代价解决此事。”

“此外,本宫过几日要外出一趟,朝中大事就交予你了。”

薛国观听到这话,微微一愣,随即好奇地问道:

“太子殿下,您该不会是想去山东吧?”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

“没错,本宫觉得有必要走这一趟。”

薛国观的脑袋顿时就大了,赶忙开口劝阻道:

“太子殿下,若要招安李青山,其实只需一道圣旨即可,无需太子殿下亲自跑一趟啊!”

朱慈烺笑了笑道:

“你说的本宫自然明白,但本宫不能这么做。”

薛国观闻言满脸疑惑,实在搞不懂朱慈烺的意思。

紧接着,朱慈烺直接起身站了起来,语气瞬间变冷:

“如果面对造反,朝廷仅一道旨意就让他们归降,然后封他们做官。”

“那岂不是在告诉天下所有人,以后只要他们想当官,就可以举兵造反,然后坐等朝廷招安即可?”

“若真是这样,到时候整个天下人人为了当官,岂不是处处都会造反?”

“到那个时候,我大明的威严何在?”

薛国观听到这话,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

因为他发现朱慈烺说的一点都没错,如果以后造反之人都能当官的话,那他们这些读书人还读什么书?

武将还上什么战场杀敌?

直接造反不就行了!

反正到最后都能当官!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