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33章 强核!(2)

间之后,这些x和y玻色子便即自发衰变。

在这一瞬间之中,配套的磁单极子探测器探测到了大量的磁场波动现象。而另一种探测器则探测到了大量的质子“失踪”事件。

质子为什么会失踪?很显然,它们衰变了,变为光微子逃离了反应区域。

而质子衰变概率极低,一台如此巨大的质子衰变探测器而已,也要平均数天时间才能观测到一颗质子衰变事件。

为什么在这一瞬间,粒子对撞机里同时有如此众多的质子衰变?

很显然,也是因为统一能标,以及x和y玻色子的存在。

这同样基本符合李青松的理论框架!

甚至于,李青松还在粒子对撞机之中探测到了额外光子的存在。

这意味着,在之前那一次史无前例超高能级的对撞之中,因为能量太高的缘故,粒子对撞机内部甚至于有微型黑洞生成!

黑洞是比中子星更为极端的致密星体。它的表面逃逸速度甚至于超过光速,而光速是宇宙自然规律所能允许的最快速度。

这便意味着,任何物质一旦进入黑洞,便不可能再逃离。

黑洞是宇宙之中最为极端、最为神秘的天体。

而现在,李青松依靠自己的技术手段,实打实的制造出了黑洞!

当然,仅仅只是微型黑洞而已,其总质量可能仅在几颗质子的量级。

而依据黑洞热力学原理,黑洞寿命与质量成正比。

虽然它们的逃逸速度超过光速,看似不可能有任何质量从其中逃离,但基于霍金辐射机制,黑洞仍旧能损失质量。

质量越大的黑洞,寿命越长。质量越小,寿命越短。

此刻这些质量仅为几颗质子的黑洞,其寿命便短到仅仅只有一瞬间而已,一瞬间便会以霍金辐射的形式损失自己的所有质量,化为光子辐射出去。

于是李青松便观测到了额外的光子。

除了x核y玻色子,w和z玻色子,质子衰变,磁单极子,微型黑洞这一系列现象,李青松还观测到了众多其余类型的粒子以及物理过程。

这一系列的变化实在太多,又太过复杂,就算李青松已经尽可能的提升了探测精度,都不可能通过这一次对撞便解析其全部奥秘。

不过没关系,此刻还有时间,李青松完全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对撞,来一点一点的研究这其中的每一步变化。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