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它体积膨胀太大的缘故,这些恒星物质的密度甚至比地球大气层还稀薄百倍以上,要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收集足够的物质并投入那颗白矮星
这怎么看都不可能做到。
李青松清晰认识到,单纯依靠自己的工业实力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那么或许可以借助自然环境?
调动元始ai的算力,李青松再一次开始了模拟。
那颗红巨星已经极度膨胀,内部结构并不稳定,经常发生超大规模的恒星物质抛射
白矮星和红巨星之间的距离并不算远
白矮星在过去已经维持了上亿年时间的稳定吸积,质量已经较为接近钱德拉塞卡极限
综合种种条件,经过元始ai的千万次计算与模拟,李青松最终长长的出了口气。
他找到了一种从理论上,有希望让自己完成这一超级工程的办法。
当然,仅仅只是理论上而已,而且必须要依靠自然环境因素。具体能否完成,还需要有更多的数据确认,以及在执行过程中的随时调整。
毕竟一颗恒星和一颗白矮星所组成的双星系统,又涉及到复杂条件下的大规模物质转移的模型太过复杂,并不是李青松现在就能百分之百仿真模拟的。
但无论如何,这已经有了尝试的价值。
那么此刻摆在李青松面前的问题就只剩下了一个。
自己要去执行这次任务吗?
执行这次任务,自己就必须要放弃追击紫月文明了。并且,这次任务之中的风险也极为巨大。
暂且不说外部威胁——譬如引起了毁灭者文明的注意,或者毁灭者文明干脆随便派遣一支舰队来灭了自己之类的风险,单单这一次任务本身就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
这一项工程毕竟太过庞大,其中不受控的地方太多。
万一在工程执行过程之中,因为失误而引发了白矮星的新星爆炸,导致自己被灭掉了,该怎么办?
新星爆炸是不同于超新星爆炸的另一种爆炸。
在白矮星吸积伴星物质的时候,那些氢元素会暂时堆积在白矮星表面。
它们也有可能因为温度和压力的提升而发生聚变,瞬间引爆白矮星表面的所有氢元素,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辐射,将表面堆积的氢元素清扫一空。
新星爆炸是可以多次重复发生的。它的威力虽然远远比不上超新星爆炸,但仍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