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极限的内部组织力,恐怕都需要上百年时间才能完成。
而对于李青松来说,建造它却仅仅只需要不到1年时间而已。并且,李青松所建设的并不是一台,而是十台!
在不同的轨道高度,不同的行星旁边,李青松总计建设了10台巨型粒子对撞机!
这样一来,李青松生产微型黑洞的速率便是普通文明的十倍。普通文明需要持续观测一千年时间才能积累足够的数据,李青松只需要100年时间便能完成。
再加上李青松更为强悍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所节省的时间就更多了。
完成了巨型粒子对撞机的建设,智慧生命科学家们也轮休完毕,此刻正好投入到工作之中来。
于是,伴随着李青松的一声命令,这些对撞机同时投入到了运转之中。
基于数千座大型核聚变电站的充沛能量供应,此刻在这些粒子对撞机内部正发生着一系列奇妙的变化。
一束氦核被发射了出去,然后经过一道又一道电磁线圈的加速,来自于大型核聚变电站的能量被转化为了它们的速度,让它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耗时约1秒钟,在经过6圈,也即约30万公里的持续加速后,这些氦核的速度被加速到了约0.999(13个9)倍光速的速度,然后猛烈撞击到了标靶之上。
因为在撞击的一瞬间,其能量太高,而能量等同于质量,这质量却又被局限在史瓦西半径之内,氦核与标靶的撞击点一瞬间便坍缩成了一颗黑洞。
这一次撞击总计生成了约1000颗微型黑洞!
这些黑洞,平均每颗的质量大约有两亿分之一克,依据此质量计算,其寿命便有大约10^-36秒。
寿命虽然短,但却远远超过普朗克时间。而只要高于普朗克时间,便意味着它可以被观测到。
于是,在黑洞生成仅仅10^-36秒之后,这些质量仅有两亿分之一克的小黑洞便瞬间湮灭,以高能光子形式瞬间消散。
这时候,李青松所建造的粒子对撞机遇到了第二次考验。
粒子对撞机是极为精密的设备,任何微小的干扰都有可能导致意外或者损坏。
而微型黑洞的湮灭,可以视之为其质量全部转化为了能量。
两亿分之一克的物质完全转化为质量,依据质能公式计算,很容易便能算出其释放的能量约为46万焦耳,等同于0.1千克tnt炸药爆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