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其余文明也帮自己注意灰虫文明的踪迹。
这,便是李青松思考出来的,搜索灰虫文明的方案。
虽然工程巨大,耗时注定漫长,但只要一直坚持下去,李青松相信总会有一个结果出现。
时间便在李青松的漫漫航行之中悄然流逝。
一颗又一颗探测器飞走消失不见,一艘又一艘空天母舰从满载恢复到了空载状态。
转眼间便是几十年过去,总数一万亿颗探测器全部被李青松甩到了星际空间里,而这200光年的漫长旅途也被李青松完全跨越。
随意找了个恒星系停靠,完成了一系列的物资补充,且再度生产出足够数量的探测器将那些空天母舰装满之后,李青松随之再度踏上了一路散播探测器的旅途。
他就这样如此重复着,探测器放完了就造,造足够了再放,航行轨道也完全不固定,时而向着银心方向,时而偏离,时而远离,但大方向上始终遵循着扩大搜索面积的原则。
上千年时间悄然流逝,被李青松散播到太空之中的探测器数量已经高达百万亿以上。
但不要说灰虫文明,便连随意一个低级文明都没有探测到。
“这宇宙当真空旷啊”
李青松心中感叹着,再度踏上了继续散播探测器的旅途。
匆匆间时间又流逝了百年。某一天,李青松终于接到了一条信息。
某颗探测器在路过某个星系的时候,探查到了一丝细微的工业特征!
这个消息让李青松精神一振。
虽然从工业特征上来看,那只是一个低级文明,大约处于原始到电磁之间,哪怕只是最为基础的太空航行都还差得远,但总归也是一个实打实的文明。
既然是文明,哪怕是低级文明,也有为自己提供助力的希望与潜力。
因为自己这一番搜索注定要耗时长久,说不定十万年都未能有结果。而十万年的时间足够一个原始文明发展到强核,乃至更高的阶段了。
李青松随之下达命令,调转航向,向那个与自己已经有400多光年距离的遥远恒星系行去。
2.7倍光速的航速之下,仅仅一百多年时间而已,李青松的舰队便出现在了距离主恒星1.5光年的地方。
主舰队停泊在这里不动,一支由十几艘飞船组成的分舰队则开始向星系内部进发。
这时候已经有更多的有关这个文明的情报汇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