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86章 林思成,你赶快买(2)

没什么表情,但看他突然停下了笔,叶安宁还是紧张了一下:“林思成,怎么样?”

林思成没有说话,只是盯着她。

起初,叶安宁还一头雾水,但突然间,好像想到了什么,眼睛越来越亮:卷轴,是真品?

叶安嗫动了一下嘴唇,声音稍有些颤:“林思成,大元宫造靛青绫,很少见,也很漂亮对不对?”

林思成点点头。

“四层托裱,元代装池风格?”

林思成又点头。

“画纸有点像大元内府纸但太新,像是仿的明仁殿纸,但我不是太敢确定”

林思成的眼睛亮了一下,很想竖个大拇指。

再想想,刚才他费了多大劲,才找出金箔与龙纹之间的那层蜡膜?

也不是他自吹自擂:搞字画鉴定的,有几位见过明仁殿纸长什么样,什么样的工序,是涂腊在前还是箔和纹在前?

知识储备不够,就算是找到那层夹在中间的蜡膜,也只以为工序本来就是这样。

但叶安宁就能,至少她敢怀疑:这仿的是不元代其它的什么纸,而是传说中的明仁殿纸。只这一点,就强过九成九的字画鉴定师。

暗暗惊奇,林思成又点了点头。

叶安宁的眼睛越发的亮,如水波潋滟,熠熠生光。

嘴唇微微颤动,可见有多激动:“字呢,像谁?金琮,还是董其昌?”

听到“董其昌”,林思成被震的呆住了一样。

叶安宁所说的金琮,是明中时期的书法家金琮。他一辈子就干一件事:仿赵孟頫。

画也仿,字也仿,仿到别人把他的原款挖掉,添上“赵孟頫”三个赵体,就能当真迹卖的程度。

项墨林就这么干过,如今珍藏于故宫的金琮行书诗卷和临赵孟頫帖册,就是这么来的。

关键在于最后的“董其昌”:现董其昌存世的作品,无论是字还是画,更或是拓帖,全是他中晚年书法风格趋于成熟后所留。

而这幅字却是他中举之前,青年时期所作,无论是起笔、笔势、笔力、笔意,都有非常大的区别。

而且这还是临摹之作,与个人书写风格相关的痕迹更少。

但叶安宁依旧能从字里行间找出董其昌痕迹,这得多强的眼力和鉴赏功底?

强成这样,没办法不让林思成佩服。

如果非要做个对比,林思成也就强在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