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29章 比捡的还便宜(5)

为丰富的操作经验,不安能安排到这么细。

但只是好奇,速度一点都不慢。

大多为即时检测,取样后也就几分钟,第一份报告新鲜出炉。

申科长递给林思成,关兴民和郝钧按捺不住,也凑了上来。

绢帛织造工艺特征:三幅均为双丝交织,前两幅质地较密,符合南宋画绢物征。后一幅质地较松,符合明代特征。

但是,关键的就是但是:前两幅蚕丝微黄,绢丝蛋白结晶完全,织成后不超过三十年。

后一幅浅黄,绢丝蛋白微裂,保存时间不超过一百年。

然后是第二份,显微检测:前两幅墨色未形成墨纹开片,戴进那幅墨色只是轻微渗透,氧化过程不超过一百年。

第三份,颜料分析:三幅字画中均有铅白成份。但这玩意有个特点:画时呈白色,自然氧化后会返黑。时间越久,画色越暗。

但一样一样的:前两幅中的铅白没有任何返黑迹像,后一幅倒是有,但极轻微,绝不超过百年。

关兴民和郝钧觉得,前面的和后面的报告压根再不用看,只凭这一份,就能判死刑:

马麟那两副为新仿,而且仿都仿的不伦不类。戴进那一幅,至多算是民国仿。

但林思成一如既往的淡定,眉头都没皱一下。

不由自主的,关兴民又怀疑起来:总不能是民间又出了什么洗货的新技术,就像那樽仿宣德炉?

但想想又不可能:既便能骗过机器,至多也就是骗一两台,不可能八九台机器全都能骗的过去?

狐疑间,报告一份接一份的送过来,林思成边看边记,面前的白纸已记满了半张。

他看完最后一份报告,他放下笔,轻轻的吐了一口气:

画绢采用了施胶工艺,既织好后又刷了一次明矾和动物胶的合成物。作用很多,但林思成之所以记在纸上,重点就一个:抗水,防氧。

墨料与颜料中的单宁酸铁成分含量极高,作用依旧很多,但重点依旧只有一个:抗水,防氧。

除此外,墨中同样含有成份极高的矾胶成份,这是以免墨迹过度渗透,同时便于喧染。首创于南宋,也因此才有了“银钩铁线”的绘画技法。

同时,抗水,护氧。

但这些都是其次,关键在于画绢表面的硫化汞和蜂蜡残留物:说明老人没有说谎,塑膜之前,这三幅画一直采用“樟木盒+蜂蜡、朱砂、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