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董其昌,也差的不是太多。至少要比郝钧调侃的那樽太湖石要高:三百万往上。
所以,两人看的极为认真。
看画先看材质:画轴为老花梨,素纹无花,表面清晰可见花梨木特有的交错牛毛纹。
稍微一偏,轴面上隐约有一种荧光的光质感。
轴头轻微磨损,包浆温润,光泽内敛,局部已由黄褐色渐变为深棕色。
轴没问题,再看纸:质地细腻而柔韧,隐见青檀纹和沙稻星,这是正儿八经的宣德笺。
再看印:左上两方朱文方印,其一为二曕,其二为示标,前者为字,后者为名。篆刻线条流畅,朱砂色泽饱满,老化自然,沉稳而不刺眼。
再之下还有三方,应该是鉴藏印。其中两方已漶漫不清,只有一方勉强能辩认。
林思成看了好久:碧江居士?
咦,苏珥?
这是乾隆时有名的学者和书法家,说明这幅画如果是真迹,定为民间藏品。
继续往下看,题识为一首自题诗:闲云无四时,散漫此山谷,幸乏霖雨姿,何方媚幽独。
庚子夏四月,士标。
这是仿的董体,用笔简澹柔和,行笔酣畅淋漓,既有米芾的俊逸洒脱与险绝笔势,又不失董其昌的清逸淡远之风。
看到这里,叶安宁抬起头,又稍稍退后了一点。
图中画的是平江列岫,一高士独立板桥仰首远眺。山头高处烟云涌动,泉瀑飞泻。低处疏林淡水,竟境荒寒。
作品布白稀疏,线条粗细对比明显。景物疏密有致、层次分明。
用笔干净利索,人物刻画细微,着墨不多,却意境清远。
正如诗中所题:闲云散漫,何处幽独?
乍一看,哪哪都对,真迹无疑。但叶安宁总感觉,潇散儒雅、闲懒荒寒的气韵中,透着那么一丝僵硬和不协调。
又瞅了一遍,感觉愈发强烈,下意识的回过头,林思成竟然在悠哉游哉的品茶?
她一脸愕然:“你什么时候看完的?”
“就刚刚!”
又胡扯?茶都喝完了半盏
暗暗嘀咕,叶安宁指了指画:“我怎么感觉,用笔不太协调,好像稍嫌僵硬?”
林思成顿了一下,竖了个大拇:叶表姐跟着单师娘,故宫字画馆那十年真没白蹭。
他点点头:“临摹仿作,临摹的再像,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