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14章 眼瞎了一样?(2)

不绝,郝钧和赵修能半信半疑。

其它不知道,但这两幅确实要比前三幅画的更好一些。特别是蓬莱仙山,笔墨雄浑,点染豪放。既有道家隐逸求仙的超现实意境,亦不失山水之苍茫古秀,千岩万壑之势。

右上只有短短的一句跋词:道光二年,栖云山人写于五泉书院。

字写的更好:古朴雅健,苍劲有力,隐现钟(钟繇)、王(王羲之)之神髓。

以这幅画的功底,这句跋词的笔力,作者不可能是籍籍无名之辈。

但栖云山人说实话,两人都没听过。

看了好一阵,郝钧抬起头,指了指题跋:“景道长,敢问真人名讳。”

景道士顿了一下,又摇了一下头:“老道不敢直言师祖名讳!”

啥意思,不能说?

你说是名家,问你名讳你又不说,你让我们怎么出价?

两人看了看林思成,林思成仍旧一指:“道长,这幅五万,行不行?”

道士怔了怔:“檀越,你好好看,这两幅比之前那几幅,可要画的好的多!”

“是吗?”林思成笑了一下:“那算了!”

不是,又来这一套?

道士想了想,卷了起来。

这幅画肯定值五万,但干系有些重,所以他不好说是谁画的。

反正不愁卖,不要就算了

画就这么多,道士又一拆那堆小盒子。不大的功夫,又掏出来十来本书和几方印。

几本道家经典,内丹要义,两本相术与占卜典籍。几本医书,以及几本书画类杂文和篆刻论著。

大都为清中与后期的官刻本,刻的还行,林思成随意的翻了翻。

当翻开一本柳庄神相时,他不由一顿。

咦,开化纸?

这是光绪之前的宫廷贡纸,太平天国之后就失传了。能用来刻书,那这一本必然是内务刻本。

仔细再看,十有八九是武英殿刻本。

刻工精美,字体方正,版式较为疏朗,空白的行间写满了注解。

字体各异,风格不一,明显不是一位所留。

再翻到扉页,密密麻麻盖满了章,有大有小,有阴有阳,林林总总十多方。

仔细辨认了一下,林思成的眼皮“噌”的一跳:一方阳文篆刻,铭桃花坞,其下稍右,又是一方阳刻九篆,铭乐善。

乍一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