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28章 诗文瓷枕(2)

家级非遗不知道,但能和“澄泥砚”、“推光器”齐名,被称为山西三宝,不过是迟早的问题。

林思成记得,从2020年开始,这两个县年年都带珐华器参加国家举办的世博会,订单签到手软。

反倒是计划最早,投入最大的永济什么都没捞着。究其原因,还是方向错了:只顾着找窑口,却忽略了技术研究,最后被人抢了先。

暗暗感慨,又听馆长和和史志办主任讲了一会,林思成指了指河岸边的堤坝:

“两位老师,当年修堤,是不是在这里发现的金朝的墓?”

“对,大小五座,挖出来几箱大定通宝(完颜雍,金代第五位皇帝)和元丰通宝(神宗赵顼,北宋第六位皇帝),瓷器更多,听说都是宋瓷可惜,当年没什么保护的意识,等报到县里,东西早被民工抢完了”

老厂长说过,为了抢铜钱和银锭,瓷器摔的摔,踩的踩。最后又被没抢到铜钱的人一顿抢,最后只剩一堆碎瓷片。

请人看了后,没什么价值,最后一推了事。

“那民间收藏的多不多?”

“多不多不知道,肯定有,前两年我还见过。”

馆长指了指不远处,“头两年发洪水,老县衙塌了半边墙,也冲出来过一些我带人来看过,没发现完整器,但瓷片不少。”

“也是宋瓷?”

“没有深度研究过,暂时还不清楚!看工艺,像是磁州窑”

老厂长送他的那两块瓷片,不就是磁州窑的工艺?

林思成怔了一下,顺着馆长手指的方向。

不远,就在铁牛往东一点,

城门大开,城头上长满荒草。

“馆长,瓷片还在不在?”

“瓷片一般没人捡,应该在!”

在就好。

林思成点点头:“冯馆长,那咱们过去看看?”

“好!”

一群人上了车,差不多一公里,转瞬就到。

石墙斑驳,墙根下泛着白碱,就如生了牛皮癣。

怕塌了砸到人,门洞用钢屋架撑着。荒草没过了脚碗,石板路上铺着厚厚的一层干涸后的泥浆。

馆长带路,进了门洞。里面基本已没几座完好的建筑,只零零星星的立着几道石墙。

回忆了一下,馆长带着往北走,差不多走了两三百米,林思成突的一停。

几片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