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以为,谈秘书提的那口箱子里,装的是钱?”赵修能开着玩笑,“这次拿来的资料这么多,总给全了吧?”
“全,而且不是一般的全!”林思成用力点头,又指了指四份卷宗,“除了澄泥砚,还有”稷山螺钿、金银细工、绛州剔犀的工艺技术资料。”
王齐志和赵修能愣了一下:啥?
赠一送三?
他俩一直负责外联,市直部门和相关单位他们哪个没跑过?所以很清楚,当地对于这几项技术的重视程度。
但不奇怪,全是已列入省级非遗目录,准备申请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失传再复原工艺,换谁不重视?
再换位思考:如果有外单位联系西大,想学习林思成修复瓷器的技艺,你看西大会不会答应?
哪凉快你哪待着去
“不是当地这态度,怎么转变的这么快?”
赵修能一脸惊诧,看着林思成,“他们现在怎么不怕技术外泄了?”
不怪他想不通,委实是当地的态度变化的太快,原地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之前只是一个澄泥砚,都跟要亲命一样。眼下,就因为一次误会,全送了过来?
就跟这些技术全都不要钱的一样?
“因为除了澄泥砚之外,这三项工艺的资料都不是很全,即便有人想复制,也需要时间研究。”
林思成笑了笑,“但这并非人家有意隐瞒,而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就像谈秘书说的:就连几家复原机构都还在实验求证阶段,没办法苛求人家”
几个人对视一眼:仅仅这么简单?
当然不止。
当地应该是觉得,林思成研究的是文物修复,而非原封照搬的仿造。即便技术共享,双方之间的冲突也不大。
如果合作好了,还能相互弥补。
其次,他们还得请林思成帮忙:
老窑头遗址虽然是省内唯一,但放眼全国却不怎么够看。如果按照林思成所说的,再找到明、元,乃至金宋遗址,算是把最后的一块短板也补齐了。前几不敢说,但怎么也能在国内排得上号。
拿这些技术换,不亏。
当然,最主要的,是因为对林思成有了足够的了解:能力这么强,这么专业,还那么多的名衔,关键的是,才二十出头?
想像一下,他以后的路有多长,前途有多么光明?在这个前提下,林思成脑子被驴踢了,才会拼着背负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