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烟,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坐在旁边的崔国瞄了一眼。
几个折角的符号连在一起,代表山,中间三道水字纹,代表河。之下又用三角标注,零零星星的写着几个地名。
“老窑头,请代北午芹,唐代固镇,宋代?”崔国赞了一声,“啧,蒋市长,挺刻苦啊?”
蒋承应顿了一下。
用刻苦这样的字眼,在这儿多少有那么点不合时宜,调侃的意味居多,还带着点揶揄。
崔国负责文化、广播、档案等工作,文物、考古、史志等部门都在他的负责范围之内,但河津古窑的勘察,最后却由蒋承应负责?
不管换成谁,都会有想法。
但这赖不到谁:两周前,省文物局、考古院通报,河津可能存在卵白玉古窑遗址,两级班子专程开了会。
当时崔国就觉得:这两个都算是清水衙门中的清水衙门,平时存在感极低。才多点动静,就大惊小怪,这摆明是跑出来刷存在感了。
你刷就刷,这无所谓,但危言耸听,故意夸大就有些过份了:失传了几百年的工艺,山西人没办法复原,陕西人却能复原,搞笑呢吧?
其它不说,遗址总在山西吧,我们不发掘,老陕还能自个挖出来?
没有标本,没有工艺遗迹,他拿什么研究?
所以当时讨论时,崔国的建议是该勘察勘察,该发掘发掘。市里人手不够,就向省里申请。一年找不到,就多找几年。
如果从陕西请人,这不就是自爆其短,家丑外扬?
但蒋承应的意见却截然相反:论遗迹多寡,两省大差不差。但论考古水平,遗迹保护,陕西要稍强那么一点。
而且这是公认的:陕西的墓多,每一座都少不了勘察,寻找。山西的地上遗迹多,墓少,需要从地下挖的基本不多。
而且相对而言,陕西那边的保护措施要稍到位一点。这边却是该怎么晒怎么晒,该怎么淋怎么淋。
所以,技不如人不丢人,请人更不丢人。
再者,水总工从事陶瓷考古和工业陶瓷研究六十年余年,对省内遗址的分布情况、以及本省陶瓷工业发展现况的了解,省内没人能比得上。
他说的话,绝不至于故意夸大,危言耸听。
两人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表决通过:该请就请。
自然而然,这件事情就由蒋承应负责。
蒋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