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44章 一步到位(2)

至少也在公元前两千年,距今四千年左右。

不夸张,当时,谈武笑的后槽牙都呲出来了。

要问为啥:这是迄今为止,山西发现的第二座相对完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地图再缩小点,运城第一。

水即生、蒋副市长、省文物局的郑副局长挨个给林思成打电话,河津市的领导更是杀到了现场。

一是求证,二是道贺。

林思成强颜欢笑,心情却一团糟。

用赵修能的话说:林师弟,你又没想过跳槽,在山西找到的遗址再多,作用也有限。

况且已经发现了北午芹唐窑焦炭遗址,级别已算是顶高,再是新石器的遗址,也就是锦上添花。

要只是这样,倒也无所谓,就像北午芹的唐窑,他顶多挂个名,当地文物部门该组织组织,该计划计划,该发掘发掘。

但好死不死的,林思成一钎子下去,又钎出了一枚陶雕蚕蛹。

长这样:

要问有什么用?

就说三点:修正丝绸起源的时空框架,重构中华农桑文明的发展脉络,乃至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及路径。

课题够不够大,级别够不够高?

河津分管文化的领导嘴都快笑歪了,当天就向市里、省里汇报。第二天,省文物局订了机票,准备拿着蚕蛹去京城,一为汇报,二为检测。

不出意外,国家文物局肯定会实地考察,同步派人指导,并成立发掘团队。

对林思成而言,确实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但他再是觉得无所谓,这也是国家级的项目。

所以,不管是王齐志,还是学校,乃至西京市文物局,都有些犹豫:怎么说,遗址也是林思成发现的,要不要趁机把他弄进去渡渡金?

其它不说,至少王齐志敢保证,林思成进了组,至少也能负责一个分组:或是现场发掘,或是实验分析。

问题是,一旦进组,发掘周期至少也是一年以上,更说不好得两三年。而且是国家级的项目组,不可能还由着林思成逍遥浪荡,十天半月见不到人。

找什么瓷窑是别想了,甚至于西大的修复中心,他都得遥控指挥。

如果不进,就等于错失了一次顶好的机会。

林思成倒是很淡定,说都还没毕业,没必要凑这个热闹。

他踌躇的是:项目级别这么高,当地肯定会集中力量,配合上级部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