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62章 保密(5)

方向是从哪来的,就这个封固和修复可逆材料?”

“创新!”王齐志言简意赅,“总不能一直跟屁股后面抄吧,不然吃那啥都赶不上热的,当然得想办法弄点自己的新东西。”

吴晖恍然大悟,下意识的回过头:那几个实验组正研究的牛油、茶籽油、茶叶、松脂,就是文件中所指的附膜材料。

剩下的,则是封固和修复可逆性材料。

照这么看,林思成的研究方向基本是对的。

比如文研所和国博现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缓蚀剂吸附金属,降低电化学腐蚀对文物的损害。也就是林思成计划中的附膜材料。

不过两家都是以化合物为主:或是改良,比如早期的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或是研发,比如胺类化合物,主要研究的是化合物附膜中分子渗透缓蚀技术。

而林思成实验的这些,则是天然物和无机盐。文研院和国博不是没考虑过,但一是过度依赖物理隔理,隔离的只是文物表面,持久性差。

二是效果不稳定,有时会起反面作用。像动植物油脂,易氧化腐败,反而会加速文物腐蚀。

所以,林思成的方向是对的,但方案偏了。

再看文件中剩下的两项,也就是所谓的封固材料、可逆性修复材料,应该就是实验室后面验究的那些:食用碱水、磷矿石、水玻璃、石墨、环氧树脂等等。

这两个方向当然也是对的,但吴晖觉得,有些过于超前。

因为只有突破缓蚀剂这一关,然后才能有所谓的封固和修复。

说简单点:你首先要保证文物不再上锈,不再腐蚀,才能修复并封固。不然修也是白修。

照这么看,林思成现在就研究这个,就像是在照着空气打靶。

但吴晖没吱声。

搞研究,最难的是敢想,更难的是敢干。林思成能凭空设计出研究方向,并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就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研究人员。

至少比王齐志强。

所以,错了没关系,大不了从头再来,但坚决不能打击积极性。

思忖间,吴晖大致看了看,又点第二个文件夹,也就是“馆藏文物”那一份。

和第一份大差不差,基本延袭国博的研究方向和路线:

围绕“劣化机理-评估技术-保护材料-防治规程”全链条研究,建立馆藏文物综合病害防治体系。

别说,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