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72章 参观,考察(9)

都知道:林思成已经干了大半的活。

心理得有多阴暗,多嫉妒,才会在最后的环节上把人踢出局?

更不用说,局里刚刚才欠了人一个天大的人情咦?

刚才怎么没想到,林思成把bta复配技术转给文研院,竟然还有这么一层考虑?

暗暗惊叹,吴晖又提醒了一下:“司长,那研究方面呢,怎么安排”

刘书贤想了想,又叹了一口气:“都到这个份上了,还有什么研究的必要?”

吴晖怔了怔:自己也是,一时犯了灯下黑?

上午的讲座讲那么清楚,等于林思成把所有的工艺链条关联性、可能性全推导了一遍,就算漏了些边边角角,也是聊胜于无。

从京城到山西,舟车劳顿,又费钱又费人又费设备,吃不好也住不好,就为了点没什么营养的残羹剩饭?

好歹都是国字头的研究机构,考古领域内排得上号的专家,脑袋又没被驴踢肿?

吴晖甚至能想像到,待会都不用自己提,绝对有人会提出来:既然西北大学的投入这么大,研究的又这么透彻,为什么不能有始有终?

如此一来,等于全都达到了林思成的预期:发掘是他,研究还是他?

“如果没人提,那你就提一下,如果没人反对,就正常打报告!”

刘书贤稍一顿,“当然,要做两手准备,比如人手不够,技术力量不足”

吴晖郑重点头:“领导,我明白!”

两人说着话,到了会议室。

将将踏进门,挂钟的指针指向了两点半。

会议正常进行,主要议题:河津窑遗址发掘计划,并工艺关联性研究。

果然,没出吴副司长预料,马副院长第一个提议:

局里人手有限,负责的工作又多,可以主持,也可以组织,更可以派专家组指导。但具体发掘,还是要联合地方考古机构。

同时又提议:既然考古司(吴晖)、考古管理处(孙嘉木)都曾实地考察、监督,并对原勘探单位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为什么不能萧规曹随?

然后又提到:文研院会派人随队考察,如果发现实地调研与上午的讲座内容有出入,那肯定会重新组织团队,指导并与地方机构联合研究。反之,那就没有必要浪费资源。

最后还开玩笑似的加了一句:现在的河津窑,连鸡肋都不如,更像是被人嚼过一遍的馒头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