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73章 郑板桥真迹?(5)

宗敬(沈宗敬,时任太仆寺卿)之父荃(沈荃)实侍,屡指陈得失,至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

“凡御制碑版,及殿廷屏障,御座箴铭,辄命公(沈荃)书之。或自作大书,命题其后”

这是其一,其二,无论是绢、还是印,以及装裱,这一幅都比乾隆的那幅要高一些,价格翻一倍,不算很高。

叶安宁又记在了本子上。

几个人继续往下看,但看的越多,林思成的表情越古怪。

刘墉的行书七言联:

御赐描银蜡笺,御赐徽墨,御赐的金泥(印泥)。

而且保存的贼好,崭崭如新。

但不用怀疑:后人仿的。

大致应该是嘉道时期创作,所以估价不高:100,000-120,000。

还有一幅左宗棠的行书七言联,估价稍高点,十一万。

还有一幅纪晓岚的行书七言联,估价和上一幅持平,同样十一万。

再之后,又是一幅李鸿章的楷书八言联,稍低点:估价八万。

还有曾国藩的一幅寿字帖,估价才三万。

扪心而论,如果是真迹,不论是左太保,还是李中堂的作品,或是曾总督,更或是纪学士,怎么也得翻个三四倍。

所以,看看就好。

再往下,显亲王(爱新觉罗富绶,皇太极之孙,豪格之子,清代第一代显亲王)草书七言诗,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乾隆第十一了)的行书七言诗,以及在康熙五五大寿时,恒亲王胤祺(康熙第五子)敬献的万寿无疆赋。

像这样的皇室子弟作品,比比皆是,估价都不高:从几万到十几万。

名家的也不少:恽寿平(清初六大家(含清四王)之一,明末清初著名花鸟画家)的富贵满堂(牡丹)、翁同龢的三秋桂子、赵之谦(清末书法家,与吴昌硕、任伯年齐名)的魏体八言联、黄易(清中时期著名画家,篆刻家)的山水图册。

这几件估价稍高点,大致都在三十到六十万之间,关键的是,全是真迹。

严格来说,2008年的古玩市场才将将踏入上升期,这几位的作品,以后均会有不同幅度上涨。

像恽寿平的这幅牡丹图,结构工整,设色艳丽,用笔含蓄,却又明丽简洁。不但是其最为擅长的花鸟图,还是其中晚年成熟之作。

看价格,估价才三十万到四十万,最多两年,就能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