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74章 熟人(2)

。再放两百年,也不会出现墨层脱胶、墨粒剥落的现象。

所以这字才看着这么新。

然后再看印:俗吏,朱文。二十年前旧板桥朱文,郑燮印白文。

前两方还好,特别是最后一方白文印:四边微内弧,郑板桥三十多方印中,具有这种特征的只有两方。

包括印泥也对:朱砂调蓖麻油,老化后泛紫光。

最后再看字:逆锋起笔,中锋疾行,戛然提笔。

捺笔如刀劈浪涌,收笔骤停留白,横画如断木,末端露锋芒。字间游丝如发,断连交替。

都不用回忆郑板桥的书法特点,和旁边那幅做一下对比,高下立判。

至此,林思成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郑板桥晚年时书法变法期的真迹。

更有意思的是,画心正中盖中一方隐章,大约类似于现代的钢印。但没那么深,相当浅,不仔细看不出来。

如果蘸上印泥,盖出来后长这样:

乍一看,不伦不类,不明所以。但很少人知道,这是代表苏州园林花形窗的花窗章。

前世,这种印章林思成见过两方,都用做古籍字画的鉴藏章,一方在苏州博物馆,一方在苏州文物商店。

等于这方章,把最后的百分之一的不确定性也给补上了。

再看估价:十二万到十五万?

林思成倍感古怪:从来没想过,在拍卖会上也能捡漏?

他没让叶安宁记,只是看了一下编号。

续续往下看:文征明的扇面江边闲话图。纸本立轴松林飞泉图,以及一篇隶书陶诗。

还有祝允明的草书李白诗卷,草书七言诗,及一幅唐寅的松阴高士图。

并沈周、八大山人、王铎,蓝瑛明代名家的字画作品,差不多都有。董其昌的更多:有诗,有画,有字帖,大大小小十几幅。

估价一言难尽:从几万到两千多万,多少钱的都有。

看赵大和赵二两眼放光,跃跃欲试,林思成趁机给两个徒弟上思想教育课:

“以后到这样的地方,可以看,遇到价格不高的,也可以试着收一两件,就当交学费了。但记住,千万别贪。”

两兄弟使劲点头,但林思成一看就知道,这俩压根没听明白。

林思成叹了一口气:“回去翻翻拍卖法!”

贪不贪心和拍卖法有什么关系?

两兄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