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126.降“维”打击下的普通人们(3)

科知识实在单薄,卡维的手速又快得惊人,连过程都看不清,又谈何看懂、记录、甚至提出有建设性意见的问题。

到头来,他的稿子也只是一段浮于表面的新闻报道,没办法和瓦雷拉的专业性相提并论2。但格雷格并不觉得自己白跑了一趟,500+克朗的门票钱也花得很值当。

有些事儿是相通的,卡维的成功也给格雷格带来了一些自信。

外科手术栏根本不是自己该待的地方,继续留在这儿只是浪费时间。他已经做好了调离岗位的准备,如果编辑不答应就只能换一家报社了。

“车夫,去日报报社。”

......

就在格雷格和达米尔冈离开之前,其实就已经有一位年轻人选择了离开。

他一直都坐在观众席第二排靠右的位子,左手边是伊格纳茨和瓦特曼,右手边则是洛卡德和身体刚恢复的奥尔吉。希尔斯此来就是为了解开心中的谜团,看看卡维到底有没有做剖宫产的实力。

虽说在奥尔吉的肚子里,他已经明白了卡维的技术能力,可腹腔内止血是止血,前置胎盘剖宫产还是要难上1到2个台阶。

事实证明,卡维的剖宫产早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范畴,就连他这样有一定手术经验的外科医生都难以跟上节奏,场内能真正看懂全过程的绝不超过五个人。

这就是他离开的原因。

因为希尔斯明白自己挤到人群前去提问根本没有意义。

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回家再把腹腔解剖书拿出来好好看一遍,等过两天拉着洛卡德一起解剖完几具尸体,再遵照刚才记下的内容,做手术细节方面的思考和复盘。3

都说做手术助手是学习手术的捷径,可希尔斯并不这么认为。

他的手术理念从离开市立总医院的那天开始就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这种亲自上台主刀的感觉非常好,没必要让自己重新回到憋屈的助手阶段。

比起失去大量动手机会的助手,现在这种直接上手的学习方式更适合希尔斯。

“希尔斯医生。”车夫认识他,笑着打开车门把他送入车厢,然后问道,“您是回医院还是回家?”

希尔斯直接付了车钱:“先去一趟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好嘞。”

......

既然有看清差距提早离开的人,就会有提早挤过人群来到卡维面前的人。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