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 池家见闻录,即将开始的采访(5)

临恍然,“原来是颜真卿的字,颜筋柳骨,颜真卿满门忠烈,书法也有自己独到的境界。”

其实许临还可以加一句话,说颜真卿刚正不阿,和老爷子你一样。

不过,人太精明也不好。

“哈哈,确实啊,颜真卿满门忠烈!”

池凌日哈哈大笑,“小许,没想到你还知道颜真卿这个人的事迹,我孙子还重点大学毕业,问他颜真卿,他就知道颜真卿是书法家,对颜真卿为人却不知分毫,实在让人羞愧!”

“术业有专攻,或许庭哥在别的领域也在发出璀璨的光芒呢。”

“他啊,只能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成不了气候!”

池凌日摇了摇头。

他继续写字,又指了指他写的字,问许临:“小许,这篇文章你有读过吗?”

许临看了一眼,说:“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小许见多识广啊,祭侄文稿在书法界知名,而对于外人而言,知道的人可不多啊!”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作品,因为是行书创作,也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至于第一,那自然就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了。

很多人都知道颜真卿是一个书法家,和柳公权并称为颜筋柳骨,在书法史上,是极为璀璨耀眼的人物之一。

但很多人也不知道,颜真卿其实满门忠烈。

他本人就刚正不阿,安史之乱史奋起反抗,家族里面的成员也个个冲锋陷阵,后面家族众多成员也都一一战死沙场,尤其家族里的颜杲卿和颜季明因为宁死不屈被杀死,就有了颜真卿在极为悲痛的状态下写下了祭侄文稿,这是颜真卿祭奠家族成员的作品。

而颜真卿本人,也在后面的反抗叛军中以死明志,壮烈牺牲。

所以说,颜真卿这一家人都可谓气节高尚、满门忠烈,在历史上都非常少见,毕竟,满门忠烈,可能人们能想起来的估计就是杨家将了。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八是颜真卿传。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也是颜真卿传。

历史上对这种忠烈人物,史家历来都是不吝记录乃至浓墨重彩的。

“之前偶然有兴趣读过。”

其实许临只是简单扫了一眼,但他记忆力好,也就那两百多字,所以记住了。

而旧唐书和新唐书又对颜真卿浓墨重彩,许临这才知道颜真卿居然是这样的,甚至他整个家族也都这样。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