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0109章:州县困境!宁为七品京官,不作一县之宰(4)

至于州县官。

数量太多,又远在地方,且需要长期任职一地,方能看出才能。

仕途擢升往往机会有限。

沈一贯说完后,吏部的一名郎中便站了出来。

“陛下,我朝有州县官数千人,即使特例擢升也仅限于几十人,沈编修之策非涵盖所有人,并非良策,臣建议,与其特例擢升,越级提拔,不如为州县官减负,当下,州县官除了钱粮刑名外,还需管水利桥路、赈灾剿匪等,此等事宜理应归于省府”

很快,又有一名官员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特例擢升与减负,皆不如从大量胥吏中挑选州县官,我朝历来主张选才不选资,胥吏与百姓打交道甚多,有经验者,更能做好州县官。”

“陛下,臣以为,可对一些表现优秀的州县官进行嘉奖,或赐匾额,或赐御书,对其勉励,自然有州县官愿意为我大明鞠躬尽瘁”

沈念认真地聆听着,然后逐个排除。

在他眼里,许多进士举人不愿成为州县官的首要原因是:俸禄太低。

州县官员多为刚入仕途者,且大多都是贫困人家出身,有的入仕之前便因读书考试欠了一屁股债。

这导致,很多官员任职后,第一目标就是赚钱。

其次,相对于翰林御史这类清要官职。

州县官员若是手中无钱,连下面的胥吏都使唤不动,甚至被他们联合起来欺负,想要做出一番功绩,根本不可能。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曾经的淳安县县令海瑞那样,一上任,便拒所有常例。

县丞、主薄为此离职后,他兼而管之,依旧能将淳安县治理的有模有样。

张居正施行考成法后,对官员常例(灰色收入),几乎默认,其实就是怕将底层官员逼得太狠,导致他们撂挑子。

而今沈念提出的这道“只能苦一苦官员”的安民策,却使得很多州县官想要撂挑子了。

沈念明白,张居正“默许常例”之术,几乎是放任了官员贪墨,此非良策。

片刻后,沈念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臣以为越级提拔州县官员,为州县官员减负,或增加恩赐,皆非稳定州县官之策。”

“臣建议,废除官员常例,厚州县官员之禄,尊州县官员之秩,增州县公用钱,如此,则州县可安,民生可安,国本可安!”

此话一出,整个皇极门下都安静了下来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