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卷 第229章 难能可贵(2)

见到你真高兴。”卢文峰微笑着回应。

两人礼貌地握了握手后,步入了学院特地为他们准备的小会议室。

鉴于卢文峰的身份特殊,此行颇为低调,因此在京航内部,仅杜亦熵与唐正林知晓此事。

特别是唐正林,他完全没想到会在短短十几个小时后再次见到这位年轻人。

事实上,若非杜亦熵昨晚临时决定前往盛京参加一个会议,并将接待工作托付给了他,唐正林或许也不会了解到这次会面的存在。

许宁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

坐下后,他从背包中取出几份软盘和一份详细的计算报告。助手随即打开电脑,插入了软盘,而卢文峰则戴上了眼镜,仔细审阅起那份报告。

“小许同志,我很好奇,既然你在期刊文章中故意省略了一些细节,为何今天却愿意公开分享呢?”卢文峰抬起头,目光温和地望向许宁。

“我的研发方法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所以在短期内,我不想让外国人轻易学到手。”对于这样的问题,许宁早已有所准备,从容答道:

“但现在既然卢总师您亲自过问,我自然乐意倾囊相授,因为这一切努力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能够制造出更先进的飞机。”

听到这里,卢文峰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在90年代中期,能有这样的爱国情怀实属难得。经过片刻沉默,他点头表示赞赏:“真是难能可贵的精神,小许同志!”

然而,卢文峰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许宁感到困惑:“能有这般觉悟,果然是小许同志啊!”这让他不禁疑惑,难道卢总师以前就认识自己吗?

其实,由于事先已经知道了卢文峰的大名,在昨日的通话中双方并未过多自我介绍。

加上今日杜亦熵未能出席,使得卢文峰误以为许宁是一位从海外归来的年轻教导,而非一名在校组员。

在那个年代,选择放弃国外机会回到祖国贡献力量的行为确实令人敬佩。这也就是为什么卢文峰会对许宁抱有如此高度评价的原因所在。

卢文峰对歼7飞机了如指掌,再加上之前对下颌式进气道的研究,让他仅用四十分钟就消化了许多的技术资料。

“小许啊,你的研发真是出乎我的预料,太棒了。”卢文峰赞叹道。

“卢总师过奖了,我对我的进气道与圆锥前体一体化研发挺有信心,但整体研发还需要通过风洞测试来进一步优化。”许宁谦虚地说。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